尽管高校反感“志愿填报专家”,但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书籍、讲座等仍然大行其道
6月27日,四川大学在该校的公众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关于“2006年四川大学招生调档线”的郑重声明》,声明中表示,“志愿填报专家”估计的所谓“06年四川大学招生调档线”只能对广大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产生误导作用。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医药大学等四川其他5所高校也纷纷表示,“志愿填报专家”
的估计完全没有事实依据,并且扰乱了高校的正常招生秩序。而另一方面,作为本土志愿填报专家,他们一天收入可以达到近万元。他们表示,只要市场有需求,将继续进行高考志愿咨询。
书店销量好 50多种书比文学书籍更畅销
在西南书城,依据书城提供给读者查询图书资料的电脑,记者统计发现,从2003年至2006年,书城有包括“如何正确填报志愿”、“高考志愿权威内参”等在内的志愿填报相关书籍超过50种。而摆放在书城进门位置的“热卖台”上的,便是一系列高考填报志愿的指导书,包括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编写的《升学与就业2006年高考填报志愿指南》、现代教育出版社的《高考志愿填报与职业选择指南2006最新版》、重庆出版社的《2006一般本科报考指南》、《2006重点大学报考指南》、厦门大学出版社的《2006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本科版)》等6、7种志愿指导类书籍,价格普遍在20元左右,均有“权威专家、资深人士”为书导航。
其中,由四川教育学院教育研究所两名客座研究员编写的《刘老师教你填志愿(上、下)》在“热卖台”上尤其显眼,张贴的巨型海报宣传语句句震撼:“2006高考志愿填报权威指导”、“2006高考填报不可不读”、“志愿填报不当=高考分数缩水50-100分”、“2005年四川高考上线落榜10万人”。据西南书城文教馆组长朱中莉介绍,自从5月上架以来,尽管该书定价80元,销量一直是志愿指导书籍类中最好的。朱中莉说,在那段时间该书比很多文学类书籍更畅销。
天府书城办公室主任罗宇凌介绍,天府书城目前填报志愿书籍有20多种,在高考前夕同样属于畅销书籍。在罗宇凌看来,随着高考考生与家长的越发理性,对志愿指导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不少非高三的考生及家长也成为此类书籍的购买人群,因此,尽管今年高考已经过去,书城依然保留了一部分此类书。
专家收入高指导志愿填报一天收入上万元
《刘老师教你填志愿》编写者之一、本土志愿填报专家刘建力称,自己作为研究志愿填报近十年的专门研究人员,将收集的系统、准确、权威的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科学归纳分析后提供给所需要的考生及家长,是一种社会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刘建力等专家所参与的志愿指导工作包括出版书籍、巡回志愿讲座,以及一对一的志愿咨询,除了部分场次是免费咨询外,其它志愿讲座一般收取20-40元不等的入场费,而一对一的考生志愿填报,则每人收取数百元的咨询费。
刘建力介绍,今年他已经主讲了三场大型志愿填报讲座,场场都有上百听众,自从5月开展一对一考生志愿填报咨询以来,每天都排满了咨询的考生,最多时一天咨询13人。尽管要收费,仍然有源源不断的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寻求一对一填报志愿的机会,“现在忙专科志愿填报,人太多了,有家长愿意花这笔钱,但是排不上号。”
根据刘老师的介绍,近期的三场大型志愿填报讲座每场大概3000元以上的收入,还有出书的版税,再加上每天一对一接受考生咨询,每人800元,我们可以算出他一天就能赚近万元。不过,刘老师非常忌讳谈起收入,他说他是四川教育学院的研究员,高考志愿填报是四川教育学院的一个项目,所有收入都由川教院统一管理。“我只是在川教院拿工资而已。”
家长说实话书籍和讲座没什么用处
对于这些书到底对考生有没有作用,成都市某中学的考生家长许理无奈地笑了:“只要是为了娃娃好,花些钱也没啥子,不过说实话,这些书我翻了一下,也就放到那里了,没啥子具体的用处。”许理说,自己为孩子学习花的“冤枉钱”多了,而且孩子一生也就一次高考,这次考试又那么关键,所以也不在乎多几十元钱。“好多家长都买了这些书,我还听说有人交了800元去咨询过。”许理说,至于效果,反正她没有听谁说有特别神的。
而对于考生,他们都认为填报志愿主要还是自己本来的梦想和师长的建议相结合。成都西门某中学的考生李媛媛表示,如果看这些书,能够对今年各大高校的招生动态有了解的话,也不错,不过自己更愿接受师长们的建议。“会去看这些书,不过我认为指导意义并不太大。”
高校影响大去年打乱了招生计划
四川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彭亮表示,去年,一些所谓的“专家”为广大考生估算川大招生调档线,当时盛传川大的调档线要比重点本科线高30分以上,许多考生因此对川大望而生畏,而改填其他大学,让川大的招生工作陷入了巨大的被动中。“去年川大的调档线因此受到了影响,打乱了四川大学的整个招生计划。”
电子科大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去年的“志愿填报专家”将电子科技大学调档线估得过高,影响了大学的招生录取工作。“看到有些素质好的考生因为受到‘专家’的估分影响而流失,感到很心疼。”
西南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应松宝也对“专家”的所谓权威估计嗤之以鼻。“招办都是根据高校在四川的计划按照1:1.2比例给我校投档,也就是说,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任何人都无法估计学校的调档线。”
彭处长猜测,近几年日趋火爆的“志愿填报专家”渐渐形成一个经济产业,在这些“专家”们的背后可能有一大群人在运作。“这些‘专家’们用出书、开讲座、个别辅导等方式取得经济效益。”彭处长表示,他曾经翻看过一本志愿填报“秘笈”,“其实里面的内容就是《高考填报志愿指南》里的内容,只是‘专家’们拼凑内容了一下。”
专家信心足市场有需求咨询将继续
面对不少高校提醒考生及家长不要轻信志愿填报专家的建议,四川教育学院教研所所长龚如义并未在意,“对新事物有质疑心态,这正常的。但是,高考考生志愿的填报确实存在一个科学指导的问题,这不仅涉及考生的理想能否合理实现,也涉及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高校考虑的问题虽各有不同,但只要理解考生与家长的心情,只要市场有需求,各方就都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形成共识,我们也就不会放弃研究。”早报记者冯雅可涂诗薇摄影刘筱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