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零风险博弈:稳赚不赔的炒股方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10:34 扬子晚报

  

零风险博弈:稳赚不赔的炒股方法

  ■美国雪城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教授、《零风险博弈操作技巧》作者周佛郎(摄影记者娄启勇)

  在前21个月中,他指导的人平均年收益在15%到35%之间---

  在刚过去的21个月中,他指导的几十人买卖

股票没有一个出现亏损,平均年收益在15%到35%之间,今年头5个月有些账户盈利已达50%以上。

  上周六,在本报财富课堂上,美国雪城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教授、《零风险博弈操作技巧》作者周佛郎,向200余名读者讲解了他的零风险投资技巧。

  ■股民常犯的七大错误

  周先生认为,股市最大的风险来自投资者自身的素质差异和由于人性弱点而产生的操作失误!大多数投资者在进入股市时,都因为没有自己的投资纪律和正确的投资方法而出现巨额亏损。

  他列举了股民常犯的七种错误:1.不知什么是长线投资和短线投资;2.没有自己的投资方法和投资数学模型;3.买入种类太多的股票;4.反弹不卖出股票,下跌不买进股票;5.满仓买进股票;6.听股评家、投资咨询机构推荐买进股票;7.频频换股,每一次换股都给投资者带来了损失。

  ■零风险博弈的长线投资法

  周佛郎认为,长线投资选股范围可包括基金重仓股,基本面好、有成长性、业绩好的绩优股,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永远不要满仓,股价上升时卖出股票,下跌时买进股票。

  具体建仓方法:选定股票后,在它的日K线图上寻找三割价格支撑点。买进时,只动用资金的1/8或1/16,不跌破支撑点不要加仓。在跌破支撑点后要两倍加仓。

  当股票上升时一定要卖出股票,从最低点处每上升4%就要开始卖出1/4;逐步向上卖,每一次都能卖到最高点。当股价下跌时一定要买回股票,并逐步向下买进,每一次都能买到最低点。当股票有了赢利,并在下跌后向上升时再两倍加仓。

  ■零风险博弈的短线投资法

  周先生称,股市犹如赌场。经过研究发现,在上升通道中,技术指标发出成功入市信号的概率是58%左右。

  为了提高成功的概率,建议大家用资金加倍入市的方法。在决定资金被分次数时,首先根据以往的炒股经验,确定技术指标发出错误信号的概率。

  如果以前你按照技术指标买进,四次有三次都不准,那么资金就应该分成2的三次方=8次。

  如果你的资金有32万,第一次就4万买进,若股价不升反降,说明第一次入市失败;当下跌4%时,一定要卖出全部股票止损等待二次机会。

  当技术指标提示第二次买入信号时,要买进8万元的股票,若股价再次下跌,同第一次一样操作。

  当技术指标发出第三次入市信号时,买进16万元的股票,若仍下跌,还是跌到4%时,全部卖出。

  当技术指标发出第四次信号时,要买入32万元的股票,这一次股票肯定上升(因为技术指标不可能四次全错),当股价上升5%时,一定全部卖出股票。投资收益变为:32×5%-(4+8+16)×4%=0.48万。

  ■树立正确心态最重要

  周佛郎认为,零风险博弈,原则就是"(股价)涨了赚现金,跌了赚股票,在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运用零风险博弈理论,可以做到长短线通吃。但需要强调的是,投资者一定要遵守自己入市前定下的投资纪律。

  "按我这套办法,傻瓜也能挣钱,但心态很重要。即使刚买进第二天就猛涨,你也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满仓的人赚得多。

  事实上,股市涨跌都很正常,虽然你每次赚得不多,但是一定能赚。再结合其他技巧,从长期来看,你的赢利未必比别人少。"周佛郎如是说。

  现场提问

  ■问:如果大家按这种方法操作都赢利了,谁是输家呢?

  周佛郎:这种零风险买卖股票方法,在理论上是存在的,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完全可行的。事实上由于人性的贪婪,大部分人是不会严格按照我介绍的方法去买卖股票的。如果人人都照我介绍的方法去做,股票市场就没有短期价格波动,庄家就会是输家了。

  ■问:有的股票一直在下跌,如果老这么买下去,还不得倾家荡产?

  周佛郎:没有一只股票是直线下落,不论幅度如何,中间总会有起伏波动。每次反弹时必须卖股票。在股价低的时候就加重仓位,一涨就抛,抓住每一次反弹;这样一来,每一次赢利很小,但总的来看不会吃亏。不要过分看重短线利益,就不会被套牢。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