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理财认证应本土化注入国际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 06:43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李涛发自北京 “我国迫切需要按国际标准加速金融理财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将本土化注入国际化。”在前天的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加入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国际CFP组织)的签字仪式上,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做出了上述表态。
CFP资格认证制度的国际化始于1990年,是国际上最权威的一种金融理财职业资格。8月23日,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正式加入国际CFP组织,与会高层都认为这是中国金融理财业务的一个重要事件。 吴晓灵表示,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多种理财资格认证制度,都是由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推出,但依照国际经验,金融理财业务只有少数是由监管部门推出认证制度,多数是行业自律,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加入CFP正是行业自律的体现。她进而表示需要加强金融理财师的职业道德和外部约束,特别是“为客户规划应独立运行,金融理财师不是产品推销员”。前任国际CFP组织主席莫琳·朱介绍了金融理财师要求具有的七大基本职业道德原则:正直诚信原则、客观原则、专业胜任原则、公平原则、保密原则、专业精神原则、勤勉原则。 将中国金融理财认证标准纳入国际轨道是否意味着放弃“本土化”?吴晓灵和国际CFP组织主席柯契斯都表示,中国金融理财现时本土化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财务规划是针对客户整个一生而不是某个阶段的规划,它包括个人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资产和负债分析、现金流量预算和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投资目标确立与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子女养育及教育规划、居住规划、退休计划、个人税务筹划及遗产规划等各个方面。个人理财规划应是一个标准化的程序,它包括六个方面,即建立和界定与客户的关系、收集客户数据并判断客户目标与期望、分析客户当前财务状况、提出理财方案、执行理财方案、监督理财方案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