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投资 > 正文
 

人民币理财产品 兴衰轮回后酝酿新变(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18:11 金融通

  上述工行、建行、农行和交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起点金额都为5万元,而中行则为10万元,收益略有差异:以一年期产品为例,最高的是建行的3.03%,最低是工行5万至10万元的2.50%。而与此同时,同期销售的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同档次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3.05%和3.20%,因此几大银行的产品在收益率上并无明显优势,而门槛却大为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固有的网点优势和知名度、客户信任度,才是造成国有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主要原因。业内专家认为,从国有银行的行动来看,他们并未将人民币理财当作主打产品操作,
只将人民币理财作为一项高端产品推出,在对银行经营品种拾遗补缺的同时,以满足一部分客户需要。

  从2004年9月底光大银行首家获得银监会批准经营人民币理财的资格,半年的时间里,所有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已获批该资格,只剩下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还没有获批,竞争白热化趋势已经显现。特别是四大行加入进来以后,他们的网点比股份制银行多,这给本来已十分激烈的竞争平添了几分火药味。

  2005年3月--禁止搭售储蓄存款,收益率回落,短期产品热卖

  刚刚进入3月,银监会下发通告,除了再次强调"产品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明确风险提示"这两方面要求外,还明确提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不能搭售存款"。各家银行新推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应声而落,一年期的预期收益率降至2.50%到2.90%之间。

  而央行票据收益率持续下降无疑也使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雪上加霜"。春节过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重要投资标的之一---央行票据的收益率持续下降,给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带来莫大的压力。从央行3月14日公布的2005年第29期央行票据收益率来看,第29期央票期限1年,发行量为300亿元,相应的参考收益率为2.701%,比上周同期下降了逾11个基点。这一收益率水平已大大低于光大"阳光理财B计划"当时在售的1年期产品,再考虑到银行自身的经营成本,银行难以再有利润。

  另一方面,由于美元不断加息,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市场普遍预计人民币随时可能再次加息。为了防止"踏空",市民更青睐于短期产品,使得短期产品热销于中长期产品。招商银行则看准时机推出了1个月期限的"人民币债券理财5号产品",中信实业银行更设计出了"浮动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该产品是一个两年期的产品,其收益率盯住一年定期利率,并在此基础向上浮动0.55个百分点。无论加息多少,都可以直接反映在投资者第二年所获得的收益当中,即投资者的收益随着利率的提高而提高。

  4月初,各家银行的新产品迟迟没有上市,只有招商银行继续推出"人民币债券理财产品",1年期的年收益率只有2.60%。其他银行表示只是暂停发售,新品的推出要视市场情况而定,因此市场虽然异常冷清,但银行抓紧研发新品的脚步并未停歇。交通银行即将推出的一种每7天按1.62%的利率计息、名为"得利宝人民币七天理财"的理财新品体现了银行的新思路。与以往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相比,除拥有活期存款2.25倍的收益外,这种理财产品还被允许提前支取,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多家银行都在酝酿推出同类产品。光大银行也推出一款期限只有2个月、预期年收益1.5%的产品。此前,仅招商银行对其黄金客户推出过1月期的人民币理财,因此这次面世的2月期人民币理财,算是真正意义上普通投资者可选择的最短期限产品。然而,人民币理财产品真的能就此"起死回生"吗?

  人民币理财产品由盛而衰的原因: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货币市场的收益降低。为保障收益率与本金安全,已经面市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均为货币市场央行票据、国债等投资工具,其中理财资金基本上都投到了央行票据上。 而在资金供应长时间持续充盈、央行票据发行缩量及央行3月中旬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央行票据收益率已连续数周走低,现已逼近跌无可跌的水平,新近一期央行票据的收益率竟然只有2.15%。除开银行的相关费用与收益,以2.15%的收益率为基础所新推的理财产品收益与一年定期储蓄利率十分接近。以往,各家银行开办人民币理财业务的通常做法都是先建立债券池,然后再卖给投资者,但是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没有合适的品种来建立债券池,整个货币市场的收益率也不高,因此银行自然无法再推出高收益的新品。

  其次,监管办法的日益完善使银行的获利空间缩小。此前,银监会曾对人民币理财业务作了一些规定,比如不得承诺保底收益,不得搭配存款等,银行打"擦边球"的余地越来越小。尽管从长远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确被认为是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推进战略转型的有益尝试,但就该业务问世初期的情况看,似乎倒更像是各家银行吸引资金、带动储蓄的一种工具。因此,一旦"吸存"功能受到限制,其内在价值也随之被打了折扣。。除此之外,银监会还要求银行到中央国债登记公司进行登记。这一环节,有利于银行规范经营,确保资金运转安全,但也增加了银行工作手续.延长了资金循环周期。出于经营成本考虑,银行降低收益率是自然的。而且据了解,银监会近期将出台《理财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对各类银行类理财产品进行明确定义和详细分类,并针对有关风险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因此,目前一些商业银行持观望态度,暂停发行新产品,待政策明朗后再作打算。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各家银行产品同质化,激烈的竞争加大了风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推出了银行理财产品,但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并没有本质区别,实际上是银行争夺储蓄存款的手段而已。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都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高信用级人民币债券,这种投资风险一般比较小,但收益率也不可能太高。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很多股份制银行都把收益率打到了3%以上,而一味比拼高收益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银行已经没有什么利润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以收益率为推销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卖点,运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矛盾只会愈加突出,最后的结果就是不能对投资者兑现先前的高收益。而且,由于银行在投资债券产品时,很难做到与理财产品在期限上对应,有些银行甚至将长期债券利率作为其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这更进一步加大了债券到期变现时可能发生的价格风险。正因为此,监管部门多次向各银行发出风险提示。

  人民币理财将走向何方?

  从短期来看,在收益率渐失优势的情况下,银行会将"卖点"转移到流动性等方面。此前,人民币理财的最短期限为3个月,最长为2年,现在已有银行开始酝酿并推出1个月、甚至7天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而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理财产品创新需要在种类上横向拓展和在结构上纵向深入。今后理财产品所依托的基础产品将会由简单变复杂、由短变长、由原生变衍生,像眼下这种相对简单的货币市场型理财产品,将会延展到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产品,利率挂钩型产品会发展为利率、信用关联型产品。另外,不同侧重点的主题理财也将成为吸引银行客户的一大卖点。除了理财产品本身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外,营销环节以及后续的综合服务领域也要强化创新,因为服务创新不仅是基础理财产品和配套服务的组合,也是金融产品价值内涵的深化和延伸。

  应当说,目前的人民币理财还并非真正意义的银行理财服务。理财,只有从单一功能向理财加金融服务的综合化安排转变,才有可能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从这个角度上看,商业银行要想以理财为支点撬动中间业务发展,并以此作为战略发展的核心,的确面临着一个蜕变的过程。

[上一页] [1] [2]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民币理财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