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理财产品 兴衰轮回后酝酿新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18:11 金融通 | |||||||||
人民币理财产品是去年10月以来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竞争的热点业务。包括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大多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已介入这一新兴市场。从2004年10月到2005年3月,各家银行争相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而且几乎所有产品都被抢购一空。然而进入2005年4月后,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突然遭遇"寒流"。除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尚有产品在售外,其它银行大多表示,最近暂时无新产品推出,需要视市场情况再定。实际上,各家银行并没有闲着,而是加紧产品设计的创新,以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和环境的变化,近日光大银行和交通银
为什么人民币理财产品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经历了由热转冷的一个轮回?人民币理财的未来又会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金融通与您一起回顾一下人民币理财产品面世以来的发展历程。 2004年10月--光大银行首开先河,销售火爆,疑为"高息揽储" 2004年10月1日开始,光大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发售"阳光理财B计划",开出了远高于储蓄的"价码",半年期的年收益率为2.4%,1年期年收益率为2.8%,分别为同期储蓄收益的1.58倍和1.76倍。由于产品宣传中"收益较高、低风险、银行的信誉"等特点,一面世就收到了投资者的追捧,出现热销的场面。而作为银监会当时批准的惟一一家具有经营金融衍生产品资格的银行,光大银行也掘到了人民币理财产品"第一桶金"。 按照光大银行此时的规定,理财产品必须搭配一定比例的同期定期存款(理财部分与定期存款搭配比例为6比4),而银行只负责代缴定期存款部分要的利息税。同时,投资最低"门槛"为1万元,在理财期内,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不能提前支取,如投资者急需用钱,可以用该产品做质押贷款。 虽然光大银行认为人民币理财产品是将在银行间市场销售的债券和票据产品通过打包后,转售给个人投资者,因此与存款有很大不同。但由于"阳光理财B计划"年预期收益率远远高于当时同期存款收益,并必须搭配一定比例的定期存款,因此受到了"高息揽储"的质疑。 2004年11月--加息,竞争者跟进,收益率攀升 2004年10月28日,央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受此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应声提高。光大银行在11月初推出的第二期"阳光理财B计划"一年期产品的综合收益率就上升到了2.89%。 另外继光大后,民生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又相继拿到银监会批复,获准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民生银行从11月17日起,推出第一期"保得理财"产品。与光大第二期产品相比,民生推出的理财产品在收益上更胜一筹--半年期、一年期产品综合年收益率分别达到了2.57%、2.94。 而中信实业银行在11月22日推出的"丰盈1号"则不仅收益率又创新高,还以"不需配比储蓄"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这款产品包括1年期和半年期两个产品,以1年期产品为例,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下的产品,需要配售一定比例的定期存款,其中投资额2万-5万元(不含)产品的税后综合年收益率为2.88%,投资额5万-10万元(不含)产品的税后综合年收益率为2.952%。对于投资额在10万元(含)以上的客户,银行取消了存款配售,客户投资收益率达到3.0%。 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流动性提高,收益率细分,争议四起 在这两个月里,各家银行各显神通,陆续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拿到入场许可。参战银行越来越多,更使得竞争越来越惨烈,不仅预期收益率节节攀升,在流动性、投资门槛及收益率差异化等方面都有所突破。 可提前终止的招行人民币债券理财:该种产品分一年期和两年期两种,收益率分别达2.9%和3.2%,特别设计了提前终止,即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后,在约定期限内可以提前终止,并能获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收益。 另外该产品还可以进行质押贷款,贷款利率按银行存款质押贷款利率执行,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流动性风险。 华夏银行12月21日起正式发售"人民币稳盈1号",发行额度为20亿元。产品共分半年期和1年期两种,其中单份产品的最低金额为5000元,最高不封顶。根据客户购买金额划分为5000-29000元、30000-99000元和100000元以上三档,每一档对应不同的综合收益率,其中最低年税后收益率为2.328%,最高为3.09%。门槛的降低及收益率的差异化使得人民币理财产品满足了更多层次投资者的需求,因此销售形势更是一片大好。 兴业银行2005 年1月6日推出的第二期"万利宝"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包括国内首个3个月期限的产品,创下期限最短的记录,也使投资者在投资期限方面又增加一种选择。 然而,就在银行理财产品卖得正火热的时候,银监会却一声令下,要求人民币理财产品"既不能够承诺保底收益,更不能承诺固定收益",并提示各家银行"注意控制理财产品风险"。于是,各家银行纷纷遵照上级的规定贴出了风险告示,而银行理财产品也从"高声叫卖"走向了低调热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着又有媒体指出,人民币理财产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由银行负责代征,银行不代扣所得税是违规行为。尽管相关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政策规定,银行只负责代扣定期储蓄那部分的税款,至于理财部分,确实没有对代扣税的责任。但是,如果扣除20%的个人所得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和同期限的定期存款没有明显的差距,其吸引力也自然要大打折扣。因此,银行声称不给投资者代扣税,还是难逃"帮客户逃税"的嫌疑。 尽管这一阶段人民币理财受到诸多非议,甚至遭到监管部门的警告,但依然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共有7家银行陆续发售了20期产品,而在2004年9月至12月的短短3个月内,它已成功端走近300亿元储蓄。 2005年2月--四大行先后出兵,竞争白热化 2005年2月初,工行、建行和中行几乎同时推出了各自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也在月底分别开售产品,几乎都在短时间内就被抢购一空,为人民币理财市场又掀起一轮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