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理想之家邀您同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12:24 新闻晚报

  近年来,随着个人贷款市场的不断成熟,单纯的房贷、车贷服务已难以满足市民的多样化、复合化的贷款需求。针对这一个人贷款需求的新动向,中行上海市分行在完成前期产品研发和相关准备工作后,于4月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同时推出五款个人贷款新品,这是中国银行去年底推出“理想之家”个人贷款品牌以来,市中行首次个贷新品发布。

  市中行新推的五款个人贷款产品分别是个人房贷理财账户、个人信用循环贷款额度、
个人抵押循环贷款额度、个人房产二次抵押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无交易转按揭”贷款。

  为更好地满足市民综合融资需求,同时便于市民识记,市中行对这五款个贷新品进行了人性化的整合打包,并将首次以三款“解决方案”的形式推出,分别是“一房两贷”、“一贷再贷”和“贷活两便”。

  “一房两贷”———一套房子,两次抵押

  “一房两贷”的核心是个人房产二次抵押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无交易转按揭”贷款。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客户可以用已经办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抵押房产为抵押物,在该房产抵押价值大于原贷款余额的差额部分内向市中行申请贷款,用于购买房产、汽车等消费以及投资经营。贷款最高额度为房屋评估价值的70%减去原贷款本金余额。“一房两贷”可以满足那些急需较大金额资金,但又苦于没有更好融资渠道客户的需求。

  例如,为了迎接即将诞生的小宝宝,小王和爱人决定购置一辆新车,却又一时无法筹集到这样一大笔资金。在这个情况下,小王通过“一房两贷”解决了买车的资金缺口。小王2003年在市中行办理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贷款金额70万元,抵押房产价值100万元。2006年他尚有贷款60万元,房产由于升值现评估价为150万元,按计算公式,小王最高获得贷款金额为45万元(150万×70%-60万=45万元)。

  目前,市中行“一房两贷”业务,以消费为目的贷款期限最长可达5年(含),个人经营类贷款最长可达3年(含)。如是非中行房贷客户通过“无交易转按揭”即可在市中行办理“一房两贷”业务。

  “一贷再贷”———循环周转使用贷款

  “一贷再贷”将企业综合授信理念引入个人贷款,向广大市民提供了短期内在核定的额度金额内循环周转使用贷款的便利。它包括个人抵押循环贷款额度和个人信用循环贷款额度两种产品。通过将住房或商铺进行抵押,单一贷款人及其配偶个人抵押循环贷款额度累计最高可达1000万元,额度有效期最长为3年,但单笔用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贷款可用于一切合法个人消费支出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据市中行有关人士介绍,如贷款用于购房、购车,那么贷款期限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能超过贷款额度剩余有效期。而个人信用循环贷款额度则是完全意义上的信用贷款,凡符合条件的客户,其信用贷款最高额度有望达到30万元(含),额度期限最长为一年,贷款可用于除购车、购房外的合法个人消费支出。

  “贷活两便”———还贷无负担,资金灵活动

  三款个人贷款“解决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贷活两便”,该“解决方案”的核心是个人房贷

理财账户,它主要针对那些手中有一定闲钱,既想用这笔钱提前还贷减少利息支出,又不想因此而失去投资获益机会的房贷客户。只要这些房贷客户将其月供扣款账户申请为“房贷理财账户”,则如客户有闲钱存入该账户,存款余额超过一定金额以上的部分将被视作提前还贷,达到减少贷款利息支出的目的;该账户本身又具有活期账户的所有功能,如果客户对这笔资金有更好的资金投向时,如
股票
、基金或购买其它投资产品,则可随时从账户中支取部分或全部存款。办理“贷活两便”业务后,到底是提前还贷,还是稍后将资金用于其它投资,完全由客户本人决定。

  “贷活两便”最大的特点在于保证客户资金灵活性的同时,提升个人财富综合收益能力,降低还贷综合支出,像这样将理财与个人贷款相融合的业务在上海属于首次推出。举例来说,客户李先生在市中行成功申请了一笔40万元人民币的住房按揭贷款,并申请了“贷活两便”。某天,他将30万元临时闲置资金存入房贷理财账户,中行按照相应比例计提11万元视作提前还贷,剩余19万元按活期存款计息,这样提前还贷的11万元每日少支出的利息加上19万元活期存款每日的收益总和为19.32元(即还贷每日可实际少支出19.32元),如他不申请“贷活两便”则30万元每日活期利息收益为6元(即还贷额每日可实际少支出6元)。可见,申请“贷活两便”后的还贷额抵扣是未申请该业务的3.2倍,其降低个人综合支出的理财功效可见一斑(详见下表)。

  

理想之家邀您同行
作者:□文 张旭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