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各种购买渠道令人眼花缭乱 买保险你敲哪扇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 08:56 《理财周刊》

  文/本刊记者 陈婷

  代理人、银行、邮局、保险经纪、保险代理公司,还有网络保险店铺,这五花八门的保险购买渠道,你会选择哪一样呢?本刊将这些渠道作一个对比,看看它们各自的优劣是什么。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老百姓的保险意识日益强烈。但很多市民仍对“死缠烂打”的保险代理人没什么好感,甚至有些人将“卖保险的”和传销等同起来。事实上,购买保险的渠道并非只有通过代理人一种,现在,银行、邮局、保险经纪人、保险代理公司甚至网上都可以买到保险,我们不妨将这些渠道作一个对比,看看它们各自的优劣是什么。

  保险代理人仍是首选

  保险代理人是目前老百姓购买保险最主要的渠道,有数据显示,九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代理人购买保险。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保险公司都是柜台销售,坐等客户上门。1992年,友邦保险在国内率先引进了保险代理人制度,通过一对一与客户接触的方式迅速改变了保险销售的方式,也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了解了保险。由于代理人制度十分契合中国社会“重人情、靠关系”的传统,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都依赖自己的代理人队伍销售保险。有些代理人还在网上建立起了个人门店。

  保险代理人通常会比较熟悉本公司险种的特点,从而能够针对客户不同的职业、年龄、家庭结构等因素,向客户介绍合适的险种,一些有经验的代理人还会帮助客户评估风险结构,设计比较完善的保障方案。同时,选择通过代理人购买的另一大好处是可以得到续期、理赔等售后服务,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代理人都是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而且是终身负责,这是其他渠道无法比拟的。”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不过,由于保险代理人的收入通常与销售业绩挂钩,再加上自身素质良莠不齐,有的代理人对险种条款一知半解就登门拜访,有的则会夸大保险责任来欺骗投保人,甚至私吞客户保费的案例也时有耳闻,这大大损害了保险业整体的美誉度,使很多人对保险代理人避而远之。 而且,由于目前保险公司对代理人提供的保障很少,代理人对公司的归属感不强,流动性很大。不少消费者会发现买了保险后过了一段时间,自己的代理人就找不到了,所购买的保单也成了“孤儿”。

  实际上,代理人销售是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老百姓无需“看不起”保险代理人,建议在通过这种方式购买保险时,找那些为自己亲戚、朋友服务过的代理人,最好做到“知根知底”,在充分了解对方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再作购买。

  银行购买方便但险种有限

  某保险公司银保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常在银行销售的保险是设计比较简单,消费者容易理解的储蓄、分红型保险,而需要仔细研究条款的健康险、长期寿险等产品,在银行柜台上很少见到。她说:“在银行买保险十分方便,可当场签合同,而且在费率上通常会低一些。”

  不过,受到银行销售的限制,银保产品的种类没有通过代理人买选择面那么广。而且在日后的服务上也肯定会受到限制,投保人出险需要理赔时,通常只能自己去找保险公司,无法得到代理人的帮助。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在购买银保产品时,万万不可将保险公司和代销银行划等号。由于保险产品是通过银行销售的,很多对银行信誉有着天然信赖心理的消费者不自觉地将银行与保险公司挂上了钩,再加上一些销售人员不负责任的误导,不少消费者误认为保险的收益将有银行作保证,便没有仔细阅读保险条款。这样做带来的危害就是,当消费者急需用钱时,只能按保单的现金价值退保,非但享受不到分红收益,甚至有损失本金的危险。事实上,保险公司与银行间只是合作关系,银行只提供销售渠道赚取手续费,并不承担任何的担保责任。 更实际的说法就是,银行、

邮政储蓄等只是具备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的机构。

  建议投保人尽量去银行的个人

理财中心购买银保产品。一般来说理财中心的客户经理大多经过一定的保险业务培训,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对消费者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回答。而投保人也需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明确产品的特点、投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交费方式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上当受骗。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