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发信用卡迟早要埋单 赚钱心热容易忘记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04:20 每日经济新闻 | ||||||||||||
身边的朋友,几乎每个人都有四五张银行卡。这些卡来路众多,有工资卡,有买房办房贷时指定银行的信用卡,为孩子保险也得到指定银行办卡,更离奇的是,其中的两个人莫名其妙收到某银行给“尊贵的客户”寄上的这么一张卡。不过,这一切比起英国那条收到白金信用卡的名唤蒙蒂的宠物狗来,实在算不得太高的待遇。 一般来说,大发信用卡主要是为了刺激消费,也就是说,政府希望借助适当的超前
赚钱心热,容易忘记风险。信用卡的实质是无担保贷款,把信用卡当大街上的宣传品派发,又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机制,信用卡犯罪的泛滥指日可待。美国每年有上百万人因信用卡透支而破产,而在监管最为严厉的新加坡,信用卡犯罪也有上升的势头。 韩国信用卡危机就是典型的案例。上世纪末金融危机以后,韩国政府为刺激消费,大量发行信用卡,至2002年信用卡发行总量便突破了1亿张。从表面上看,韩国经济因此大获其益,2001年韩国信用卡的使用金额为445万亿韩元,平均每人使用信用卡花的钱大约为2000万韩元(约合16000美元);而信用卡公司当年纯利润总额达到了24870亿韩元,韩国独立信用卡借贷机构(如三星、LG等)的资本回报率达到52%,韩国因此曾被认为是使用信用卡最好的国家之一。 但是,好景不长,韩国政府很快为此埋单。到2003年,韩国拖欠债务超过90天的信用卡持卡人已经占到韩国劳动人口的16%,韩国的信用卡公司全部在2003年发生了流动性危机,最为严重的LG信用卡公司只是靠2万亿韩元的紧急援助才躲过破产的命运。以后,韩国政府限制透支,成立专业“坏账银行”,专门处理各金融机构的个人信用坏账,给予负债者免息优惠,为无节制的信用卡消费还债。 此时,坊间舆论责怪银行滥发信用卡,银行责怪卡主滥用信贷,卡主除了自叹缺乏自制能力以外,还抱怨政府宽松的监管政策与银行滥发卡的行为。 另据本报昨天报道,沪上信用卡诉讼数量猛增,其根源来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信用卡滥发,当时“审核相当宽松,‘代理纷飞’,最混乱时甚至出现了代理人帮客户造假的情况”。今天的诉讼增多,就是银行为当初无序抢占市场应付的代价。 目前,国内在技术上缺少对信用卡申请人在同一银行或不同银行间多头授信以及对于过度授信的监控、监测手段。在建设消费者个人信用数据库属于全国领先地位的上海,都出现了如此争讼不已的局面,可见,信用卡发展已罔顾消费群体的细分,超越了现行监管手段所能管理的范围,有大跃进之嫌,或迟或早,总有人会为此埋单。 作者:叶檀 每日经济新闻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