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金额难抵教育费用 教育储蓄因何步入窘境(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 10:40 生活报 | ||||||||
“教育储蓄” 曾经风光一时 据了解,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出“教育储蓄”时,配套发布了《教育储蓄管理办法》,并规定教育储蓄是针对一般家庭的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而开办的。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分中心信贷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说,开办“教育储蓄”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减轻家长对孩子读高中、大学所要支付高昂费用的压力。因为教育储蓄属于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高、风险小、不必缴纳20%的个人利息所得税,所以1999年此项业务一开办,就很受家长们的欢迎。 招商银行哈尔滨营业部市场营销室工作人员康昕介绍,教育储蓄业务在我省一推出,就受到学生家长们的追捧,有些银行甚至出现家长排对购买“教育储蓄”的情况。当时,省内几家银行 “教育储蓄”业务的一般存款金额都达到了亿元左右。“但近几年,‘教育储蓄’走了下坡路,我省各家银行现在该业务的存款量都不是很高。目前招商银行虽然还在继续开办此业务,但每年的存款额度已经很少了,我省很多家银行可能都像我们一样已将部分‘教育储蓄’转成其他形式的储蓄项目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省各家银行虽然还有“教育储蓄”业务,但这个几年前被市民青睐的理财方式,已淡出市民的视线。据了解,我省一家银行下属的某个中心支行,去年一个区的22家营业网点,总共才办理了二十多起教育储蓄业务。 繁琐手续让家长心烦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 3年期的“教育储蓄”今年4月11日本应到期支取,但当日龙江中学学生家长王玲并没有顺利在哈市道外区南极街上的一家银行取出。经过询问,王玲才知,没有带全相关手续,所以银行暂时不能支付和转户。 据工商银行省分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介绍,按照《教育储蓄管理办法》规定,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教育储蓄”利率优惠的,要有条件限制。比如,要凭储户(学生)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到信用社(营业部)以学生的姓名开立存款账户,实行实名制。在支取时,储户(学生)凭存折和学校提供的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才可一次性支取本金和利息。因为王女士只带了儿子和自己的身份证件,而没有接受非义务教育的证明,所以银行不能兑付。 王玲向记者表示,交了3年的钱,她一共跑了36次银行,“教育储蓄”的存款方式让她心烦。王玲说:“这种方式太不灵活了,除了只可两次存款,且一次一万元的情况外,零存储户必须得每月按固定数额存钱,不能多存也不能少存,中途如有漏存,不能及时补存者,视同违约,对违约后存入的部分,支取时按活期利率计息。假如存6年期的,我们家长就得往银行跑72次。‘教育储蓄’存款方式太死板。” 记者看到,王玲虽然没取出钱,但却向银行工作人员约定将到期的“教育储蓄”存款转成购买国债。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很多家庭在为孩子储备教育基金时,都选择购买国债。哈市第三中学的家长孙里告诉记者,“教育储蓄”需有通知书和学校开的证明,很是麻烦。最多才存2万元,但存进、取出都要找学校。有时提前取钱,优惠的利息就不算了,还不如普通的储蓄呢。 据招商银行哈尔滨营业部市场营销室工作人员康昕介绍,虽然“教育储蓄”的利率略高于国债,但却比不上国债的变现性和灵活性。没有证明、不按时存钱都不能享受利率优惠。其次,按储蓄期划分,不是所有学生都可按时利用的,因为一、三年期教育储蓄仅适合初中以上的学生开户,而六年期的只适合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开户。所以“教育储蓄”办理条件苛刻、程序繁琐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购买的原因。 储蓄金额难抵教育费用? 据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负责教育储蓄管理的王大勇介绍,“教育储蓄”享受整存整取利率,最低起存金额为50元,每月固定存额,中途如有漏存,应在次月补齐,未补存者,支取时按活期利率计息。存期分为一年、三年、六年。每一账户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2万元,到期所得的利息免征利息所得税。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教育储蓄”由国家贴息,利率优惠,但它也有一些缺点让储户很难接受。哈尔滨某私立高中学生家长赵丽,2002年为儿子在某银行开设了“教育储蓄”户头,2005年4月11日到期后,她却不愿续存而转成其他投资形式。她对记者说:“‘教育储蓄’免利息税当然是好事,但限制储户存款额度的规定给我们造成了不便。比如我手里钱宽绰的时候,想多给儿子存点儿学费,却不行,因为‘教育储蓄’规定最高存储额不能超过2万元。像我2002年存入的3年期‘教育储蓄’,现在我共取回本息共计21089元,比起儿子一年1.1万元的学杂费来说,这点钱太少了。所以我决定转到交利息税、但不限制存款数额的储蓄或投资形式,为儿子多存点儿学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