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税务 > 2006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进口装备免税期快到头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 13:46 《财经时报》

  本报见习记者 高金环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实行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就在距离本次人大会议开幕还有两天之时,《财经时报》从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

  此《意见》将对中国工业16个领域的重点装备给与扶持。尤其是将对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调整:整机进口不再实行两免,零部件采取先征后返的方式。这意味着,9年前政府制定的“进口设备实行两免”政策将发生根本转折。“购置进口设备免税,购置国产设备不免税”的状况将彻底得到改变。

  进口“双免”了双刃剑

  1997年12月,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决定自1998年1月1日起,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这一政策出台之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内市场也正由短缺经济开始进入过剩时期。面对内需和净出口同时出现疲软的状况,进一步鼓励吸引外资、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成为当时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共识。而鼓励和加快对国外先进技术及设备的引进,成为了提升产业结构和促进吸引外资的一石二鸟之策。

  鼓励设备进口的政策对于吸引外资和提升我国产品档次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政策与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中国民族装备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令人担忧。

  “国内企业往往宁愿花高价不断购置进口设备以获取相对高的经济效益,也不愿意购买国产设备,更也不愿高价投资研发设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肖亚平在对《财经时报》说,“这导致我国重要行业的机器装备严重依赖进口”。

  科技部的最新统计数据证实了肖亚平的说法:2004年,其中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高端医疗设备90%乃至100%依靠进口,而集成电路和石化设备的进口比例也分别高达85%和80%。

  中国政府以市场换取技术,通过引进促进吸收消化的初衷,同样被证明基本是一厢情愿。商务部的资料显示:中国高新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在最高时仅为1∶0.21,且近年来还有逐步下降趋势。制造业比例更低,近三年比例一直在1∶0.07左右,与日本、韩国等国1∶3的比例相差甚远。

  技术和装备进口优惠政策实施了近20年,中国的制造业仍在不断的大量引进,中国发展成了制造“大”国却仍非制造“强”国。

  国产设备免税:面临界定难题

  “近10年,国内装备生产企业一直在呼吁,出台进口设备不应再享受‘两免’,为国产设备提供了良好的竞争环境。”肖亚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据记者了解,制造业人士更迫切希望的,则是对于购置中大型国产设备减免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但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告诉财经时报:《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其他相关配套措施尚在研究中,关于购置中大型国产设备减免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目前还没有通过,主要是由于很多界限性问题还需要讨论:“大”型与“中”型标准如何界定?在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海关方面如何确定其进口设备是否符合减免条件?如何避免企业以研发创新名义引进设备,后又中途周转倒卖等?

  财政部拟修改进口税率,原则上停止实施进口相应整机的免税政策,也引起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忧虑。

  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淮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就认为,这一修改将大大增加一些制造业技术引进成本。

  因此他建议,在增强装备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对某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予以进口税优惠。例如在进出口政策方面,左延安建议“免征企业与国际先进研发机构联合开发产品的引进费用;免征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产品的技术改造投资引进的设备关税;免征省级和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进口的研发设备和仪器的关税。”

  对于左延安代表的这种意见和忧虑,肖亚平表示,“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仍然可以继续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这不但有利于我国大型设备的研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制造业的竞争力。”

  而在两会开幕前的2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或部门,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