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理财巴士” 

  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每日精进,我作为一名理财思维的身体力行者,记录每天的所思所想,带领大家一起奔向财务自由! 上个月跟大家讨论了“财务自由”相关的话题,最近又有不少用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挑出几个有趣的跟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太阳

  大巴老师,看了您的文章后受益匪浅。我是从2014年开始接触理财的,主要是P2P,稳定年化收益率大概在10%-12%之间,现在手里有100万现金,有一份月薪6300元的政府机关工作,但我已经厌倦了这样毫无生机的工作,很多次想辞职,但又实在没有勇气放弃这份稳定的工作。我没有什么特长,如果辞职了,我计划用5年的时间去学习,一切从头开始,家庭收入就靠这现有的100万做理财。大巴老师,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

  首先,我想说你的投资过于集中,主要是P2P,目前P2P市场仍然是缺乏监管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P2P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你的投资风险就会非常大。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分散投资,建立全球化资产配置,即使是投资P2P,资金占比也不会超过20%,所投P2P项目的年化收益率也会控制在10%以内,安全性更重要。

  另外,如果你利用手头的100万现金进行投资,按照10%的年化收益率计算,一年大概有10万元的被动收入,相当于每月8000元的被动收入,已经超过你目前的月薪,所以你有更多的工作选择权,不必受到当前工资收入的约束。

  但是,你想完全脱产,利用5年时间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是我不太赞成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脱产学习很难激发你学习的动力,而且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单纯学知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也是无用的。

  你形容手头的工作是毫无生机的,我的理解就是工作相对是比较悠闲的,其实你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来提升自己。比方说,有些人本职工作就是文书之类,那么业余时间可以写一些文章发布在公开渠道,慢慢积累自己的用户;又或者是,自己对手工活感兴趣,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培养这方面的技能,说不定就是未来新事业的起点。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真的不想再待在现有岗位,那么你也可以换一份工作。就算是一切从零开始,刚开始赚钱很少也没有关系,因为你的被动收入足以覆盖你的开支。但我不建议脱产,这一种想偷懒的想法,是逃避现实的借口。

  饶

  大巴老师,一直有个问题困扰我,就是被动收入如何覆盖日常支出,比如投资基金,三年或五年才有收益,但日常支出每月必支,也就意味着被动收入的取得要像发工资一样按时到账,不能每月的的话,也至少每年。但现今的投资除非固定收益类否则很难做到?大巴

  事实上,你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潜意识就认为实现财务自由以后就不用工作了,完全用被动收入来覆盖生活开支。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实现财务自由是让你达到一种“手有余粮心不慌”的境界,让你以更加轻松的心态去干事业,即使现在所干的事业暂时不赚钱也无所谓,因为有被动收入的支撑。这样,你就有更多选择权,可以选择那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自己所擅长的事业。最终,这些事业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主动收入,让你拥有更多的投资本金,通过投资本金的增加,又产生更多的被动收入,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另外,不只有固定收益类投资项目才能产生稳定的收益,全球化资产配置组合同样也能产生较为稳定的收益,而且收益往往要高于固定收益类投资项目。

  即使退一万步讲,刚开始就遭遇市场下跌,我们仍然可以提取一部分资金用来满足生活开支。比方说,我拥有200万的全球化基金组合,按照10%的年化收益计算,一年收益有20万元,平均每月1.67万元。假设我每月的开支是1.5万元,那么我就初步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是第一年我就遭遇了全球经济危机,投资组合也亏损了10%,账面只剩下180万元。这时候,我仍然能够从这180万元当中支取每月的生活开支,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全球经济长期来看是持续向上的,很快投资组合又能涨上来。

  我会担心这180万会被花光吗?当然不担心,因为我还在干事业,虽然这份事业暂时不赚钱,但是未来肯定能够赚更多钱。所以,财务自由是我的底气,而不是终身的托付。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说,当被动收入能够覆盖日常开支的时候,就是“初步实现财务自由”。意思是,要动态的去看待财务自由,财务自由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只是你信心的保证。

  寒

  大巴老师好,关注您很久了,也在用谱蓝定投,看了你很多的文章,但一直有两个疑惑,不知是否能解答一下,一是定投基金能享受到复利的好处吗?一支基金一年可能有10%的收益,但基金有涨跌,如果两年的收益是20%,三年是30%,以此类推,十年才能达到翻倍的效果,而复利的72法则只用不到八年就能翻倍了,是我哪里理解错了吗?二是您提到的本金足够时的被动收入用来满足开支的问题,既然是定投基金,是要把定投的基金卖了用来开支吗?

  大巴

  首先,你的第一个问题就存在理解误区。基金第二年的收益应该是在第一年年底或第二年年初的基金净值的基础之上来计算的。打个比方,假设基金每年都上涨10%,第一年年初基金净值是1元/份,到了年底应该就是1.1元/份了;第二年再涨10%的话,是以第二年年初的1.1元/份的基础之上往上涨的,所以应该是1.1×(1+10%)=1.21,这多出来的0.01元净值,其实就是复利的效果。第三年又是在1.21元/份的基础之上再上涨10%,以此类推,所以基金也是有复利的。

  另外,如果你的被动收入是用来满足日常开支的,当然可以卖出一部分的基金份额。你可能会问,那还怎么产生复利呢?如果你这么问,那我只能说,你也同样将财务自由当成了一劳永逸的终局,认为靠着被动收入就可以一生不干活了。

  实际上,财务自由还只是一个自由人生的开始,你可以选择自己真正想干的事业,而不受金钱的约束,仅此而已。

责任编辑:杨畅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