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准退休族如何分段筹措养老金(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1日 09:20  《理财周刊》

  预留71~80岁医疗花费

  年纪大了,身体的抵抗力难免下降,各类疾病总是不期而遇,特别在70岁以后,患上重大疾病的概率较年轻时翻了几番。正所谓有备无患,有了“健康基金”的储备,方可退休无忧。

  这笔资金的产生同样可以通过较为积极的方式,因为使用这笔资金可能是在退休后10年甚至更远,即使是在70岁以前突发重疾,也可以用“旅游基金”逐步填补,毕竟,医疗费用的支出并非一次性的,太过保守的投资方式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本金、耗费更多的时间。

  延用上例中58岁夫妻的例子,假如他们需要在71岁时留足20万元的“健康基金”,用10%的年平均收益率计算,那么在58岁时需要投入5.79万元,如果降低年平均收益率至5%,那么投入的资金就需要增加到10.6万元。

  可以发现,预期收益率的差异对投入本金的影响不小,个人可以根据以往的投资经验,算算自己的年平均收益率,再做“倒算”。

  筹划81岁以后机构养老金

  8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大多也年过半百了吧,身为“夹心族”的他们可能没有精力照顾父母周全,机构养老成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特别是没有伴侣的老年人、空巢老人等等,可以在敬老院与“新朋友”谈天说地,排遣寂寞。

  根据上海一中高档敬老院的报价,每月的托管费、护理费、伙食费相加从1000元至2000元不等,这样,一年的费用约12000元至24000元。

  如果选择81岁时入住敬老院,首先可以将80岁前各类“基金”的结余拿出部分,支付入院手续费、体检费等一次性费用,再逐年使用“机构养老基金”的投资本息。在计算投入时,同样可以使用贴现的方式,对年龄、投资收益率来个预计,“倒算”即可。

  我们可以发现,原本令人忧心的养老储备金其实并不那么可怕,即使离退休只有2年的夫妇,同样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建立“旅行基金”、“健康基金”与“机构养老基金”,而关键在于利用时间价值,做到长期投入。

  特别提示:对子女“自私”一点

  准退休族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子女过于“慷慨”,一切都为子女着想,即使在他们工作后还要资助他们买房、买车;而对自己却过于“吝啬”,省下的每一元钱都为了让子女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样,准退休族的养老金自然难以着落,他们既难以依靠子女养老、又无法积累足够的养老金,所以,准退休族现在就应该“自私”一点,先安排好自己的养老金,再去帮助子女解决困难。

  如果需要想子女提供经济支援,不妨立字为据,来个几年还清,这样既防止了“啃老族”,又能让自己生活有保障。

  计算小贴士:

  贴现:一种“倒计”投入成本的方式。

  假如第二年初需要本息合共10万元,预计年收益为5%,那么第一年初需要投入10/(1+5%)=9.52万元。如果第二年初、第三年初各需要10万元,那么第一年初就需要投入10/(1+5%)+10/(1+5%) =18.6万元。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根据自己的预期花销和预期收益率,算算需要投入多少本金吧。计算时要特别留意投资的年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