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准退休族如何分段筹措养老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1日 09:20  《理财周刊》

  (文前提要)根据退休后阶段性的花费需求,来“倒计”预留金,同时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如配置固定收益产品是传统养老金的预留做法,不过,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不妨增加权益类投资比重,股票、基金等产品可以在长期投资后取得不凡收益。

  文 本刊记者 张安立

  “我的父母亲都已经年过半百,离退休年龄步步逼近,作为晚辈,我想给他们买些健康类保险产品,可是问了几家公司,不是年龄已经超出就是保费极其昂贵,难道没有别的方法让他们对风险有所防范吗?”

  “我离退休只有5年了,收入即将大幅下降,我该如何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呢?到底是存银行、买债券还是投资股票、基金呢?”

  “利率下降、投资受挫,我原先计划好的退休金缩水好多,在退休前的2年时间里,我该怎么办呢?”

  在各类读者来信来电中,但凡退休筹划的问题总是让人忧心忡忡,有些准退休族缺乏未来花销的合理计划,有些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支出例如医疗费用等心里没底,还有些觉得需要调整当下的投资方式。总之,“备战”退休的问题相当严峻。

  退休准备因人而异

  其实,并非人人都需要为退休担忧,有些岗位的退休后收入与工作时收入基本持平,有的甚至超过后者。对这些人来说,退休就不那么“可怕”了,反而在经济有保障的情况下过起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而真正需要为退休提前“备战”的,是那些收入落差巨大的人群,比如原本月收入可以达到一、二万元的,退休后只有三、四千元;原本年终奖金可以领到四、五万元,退休后突然失去这笔收入……对这些人来说,退休无形中加大了生活的压力、打破原本收支平衡的状态,挪用积蓄成了无奈的唯一选择。

  另外,随着寿命的延长,那些想要在较短时间内留出晚年生活花销的准退休族面临难题。由于退休后的岁月远不止10年、20年,如果一个六十岁退休的人需要为未来三、四十年留足积蓄,他将不可避免地在保守的储蓄方式与积极投资的方式中产生徘徊。前者是较为传统的预留方式,例如定期存款、债券等等,拥有风险小的优势,能够满足人们求稳的心态,但积累的回报率并不乐观,一味存款连通胀都难以抵挡;而后者虽然有着较高的回报预期,但伴随着不小的风险,特别是短期的投资风险较高,很可能得不到收益却亏了本金。似乎哪种方式都不太合适。

  准退休族想要摆脱这种困境,倒不妨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根据划分年龄段来计算预期需求,再分别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

  按照年龄段需要“倒计”预算

  通常情况下男性60岁、女性50岁退休,我们不妨以“10年”为一个阶段,根据阶段性的花费需求,来“倒计”预留金,同时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

  70岁以前旅行花销大

  这一阶段的退休族们大多身体健康,这样一来,每年最大的花销就并非医疗而是旅行了。可以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制定旅行方案,假如老两口计划从61岁到70岁每年国内游一次、国外游一次,那这笔花销大概是每人每年1万至1.5万元,家庭的旅行支出约2万~3万元。其中,前几年的费用可以通过较为保守的投资方式获取。

  举例来说,假如先生和太太都是58岁,那么距离60岁还有2年时间,考虑到证券、基金等投资的风险系数较大,为保障61岁至63岁的三年中足够的旅行花销,可以选择存款、债券等稳健型投资方式。如果年收益按照3%来计算,3年中每年2万~3万元的花费,需要在60岁时留出5.7万~8.5万元,这笔费用可以通过58岁时一次性投入5.4万~8万元实现(年收益依然为3%的前提下),计算采用一般的贴现方式即可(方法见贴士)。

  因此,该家庭可以从现在起配置8万元左右的存款、债券,用于退休前三年的“旅行基金”,而70岁前另外7年的旅行基金则可以通过较为积极的投资方式取得。

  可能有人会疑问,退休无忧的生活不就是“稳”字当头吗?为什么要冒风险呢?

  其实,这话只是说对的了一半,求稳当然是必须的,但从长期来看,股市、基金的风险并不大。中国证券市场成立18年来,共经历了6次牛熊转换,平均每3年一个轮回。其中最长的一次熊市也只有4年而已,如果上例中的58岁夫妻坚持投资,相信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我们同样用贴现的方式计算,如果预期平均年收益率达到10%,那他们58岁时只需要投入6至9万元的资金就能解决70岁前7年的旅游费用。

  这样来看,投入的成本并不是很高,只是利用了时间效应,获取了不错的收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