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富列车之创业篇:创业做深做透方能成功(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 15:03  《理财周刊》

  诊断书:不做调研

  没有进行事先详细周密的市场调查,只是凭浅显的现象认为某某行业好赚钱,就贸然投资进去。经商跟炒股一样,顾亮看到别人赚了,以为自己进入这个领域一样可以大捞一笔,其实进去才发现自己错了。

  在国外做生意通常要委托专门的市场调查公司作专项调查,而国人往往头脑一热拍脑袋凭直觉来决策,而且更多的因素是为节省这笔费用而免去这个环节,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作系统的市场分析。投资者在制定投资方案时,完全无视自身条件,只知盲目跟风,在中国企业界几乎成了一种病。盲目追风的投资,容易使投资者对投资风险估计不足,因而准备亦不足,一旦出现问题便不知所措。

  此外因为自身经验不够,又没有调研,便找来合伙人。殊不知,对合伙人也是需要调研的。顾亮就对合伙人在投资中的作用不能准确定位。对合伙人当作专家偏听偏信,当专家出现失误时,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往往造成投资失败。

  治疗方案:选择自己熟悉的入手

  创业领域的选择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创业领域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对与不对,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特长,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业。

  而选择自己热衷的领域入手是一条捷径。做你所爱的,爱你所做的。当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人们会投入巨大的热情,也就容易取得成功。同时,要尽量做自己熟悉的事。俗话说“做生不如做熟”。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对能否做下去,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创业者对这个项目的熟悉程度。“即使是宝贝,放错了地方也只能是废物”。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经营之道。如果创业要涉足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盲目从事。

  朝三暮四不可取

  典型症状:多行创业 无一做大

  【案例】一成年便顶替父亲进入渝州汽车修理总厂,不安分的他总想创业,从1983年开始弄小作坊做豆腐干起,25年间黄晓辉细数自己从事的门类不下20种,但直到现在,双鬓已经斑白的他还是一名创业者,现在做茶叶生意。50岁左右的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10岁以上。

  “1983年自己弄个小作坊做豆腐干,虽然生意好,但后来迫于父亲的压力,关门大吉。”到了1993年,被生活条件所逼,黄晓辉便利用周末的时候做点小生意,提着袜子满街卖。

  “直到有一天,进货的时候发现丰都的一个商人要1000条毛巾,于是我也要了800条毛巾,然后直接坐船到长寿。”黄晓辉说,只有2天,进价0.6元一条的毛巾卖价2元一条。一笔生意赚了上千元。“我当时的工资每月不到100元。”按理说,黄晓辉该从此发家,但就在几个月后的春节,黄晓辉浑身上下仅剩余 0.2元钱。原来,回来后,他把赚的钱给儿子做了套西装,给母亲买了件200多元的衣服,然后喊朋友大吃了几顿,然后就没有钱了。

  怀揣0.2元的黄晓辉在春节的街上乱走,突然看见电线杆上的广告,说成渝高速路刚开通,征集民营资本参与运营。胆大的黄晓辉说服一个朋友抵押自己的房屋去借钱购买了一辆汽车,并获取运营执照,跑起成渝两地的客运。刚好一年时间,线路整治,单车不能上路,必须挂靠集团。最后通过争取,改成了重庆到都江堰的客运,并且可以随地停靠。黄晓辉感觉到这里面政策风险大,于是连车带牌照一起出售。“净赚了4万元,关键是牌照值钱。”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