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油价下的绿色理财法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3日 17:31 《钱经》杂志

  文/本刊记者 张志峰

  “暂无柴油”——在广州许多民营加油站挂出的牌子上,写着这样四个触目惊心的大字。与此同时,深圳、佛山、中山、武汉等地也均出现不同程度柴油紧缺现象,继雪灾之后,“油荒”再次席卷大半个南中国,以华南最为突出。

  “油荒”的背后是国际油价的飙升,3月13日,纽约市场4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收于110.33美元,创下新高。国内外石油价格严重倒挂,导致炼厂加工亏损,地方小炼厂基本停止加工。在很多加油站前,不少货车排起长队等着加柴油,一些路段出现严重拥堵。这一幕让我们想起了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在美国城镇发生的场景。而那段时期的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如今,这一消失了30多年的经济现象再次光临美国,并深切波及到了中国。

  2月份,美国核心PPI大幅上扬,通货膨胀风险加大,而经济已经濒临衰退。同期,中国PPI同比增长6.6%,创3年来新高,另一方面众多机构预计今年GDP增幅将回落到8%—9%。全球经济面临着高油价和经济放缓的双重压力,中国的经济前景相对乐观,但通胀水平要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出很多。

  尽管此轮通货膨胀是流动性泛滥推高土地和房产价格导致的,但不能否认国际油价高企带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国际油价看不到迅速回落的迹象,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将面临“滞胀”的宏观经济局面。自从中国股市诞生以来,这还是首次。那么,投资者该如何应对这前所未有的情况?遵循绿色理财法则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石油危机、滞胀与投资困境

  “滞胀”一词是在上世纪70年代伴着西方国家的石油危机出现的。顾名思义,“滞胀”就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按照经济学的传统理论,通货膨胀一般伴随着经济繁荣或过热(特殊时期比如战争除外),因为产品价格的上升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增加和需求的旺盛。但“滞胀”截然相反,所以其产生肯定有特殊的原因——那就是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

  显然,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必然提高产品出厂价格,带来通货膨胀,削弱人们购买力(因为工资并没增加),需求减少反过来压缩企业投资,导致经济停滞。这一恶性循环的源头就来自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石油是现代工业的核心基础能源,被誉为“黑金”。所以,“滞胀”的出现往往与石油危机相伴。

  目前,全球甚至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笼罩在“滞胀”的阴影之下。所以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70年代的那场石油危机,并将当前的高油价局面与之对比,以制定恰当的理财策略来应对中国投资者从未遇过的“滞胀”局面。

  无法忘却的伤痛

  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石油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体制的内在痼疾,总结那段历史并与当前的情况相对照很有启示意义。

  可以说,那次石油危机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产物。美国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宣布美元与金本位脱钩,以矫正货币的高估,导致美元的泛滥和贬值,通货膨胀已然显现。同时,美国将大量的金钱投入越南战争而没有增加税收。而且为了支持战争对石油工作源头和终端的价格采取封顶的措施。这一方面刺激了美国国内石油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打击了美国国内石油勘探和开发,使人们更乐于从其他产油国进口。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