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好你自己的钱包 不要让管家把手伸进去掏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 11:33 南方周末
银行代扣屡屡出错应引起警惕 你的电话费、煤气费被银行多扣,是偶然事件吗?在本报记者的调查范围内,这是一个概率不小于1%的事件——包括经过银行确认的错收费用、莫名其妙的多收费以及迟到的账单。被疑出问题的领域,有电信、移 动、煤气、有线电视等 记者 何海宁 这一幕可能发生在身边:你盯着寄来的电话费,或者上网费、水电费等账单,发现其中某项收费莫名其妙。但几天前,费用已从你的银行账户中扣走。 你没法对账单说“不”。基于你的授权,账户已向电信、煤气公司、有线电视网等服务提供者敞开大门。服务商和银行的联网电脑系统代替了传统的柜台交易,自动默认收费,尽管账单根本没有经过你的确认。 银行“代扣”,已经成为“方便、快捷”缴费的代名词。几乎五成人会选择这种付款方式。但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一不留神,你可能被多扣三五元。 一笔糊涂账 广州的韦先生ADSL上网费由中国银行代扣,每月100元。2006年底,他发现自己的账户被多扣了45元。 从9月起,每月15元。直到11月初,他才留意到账单上注明的收费:“互联星空15元”。由于当月无法取消,11月,韦先生只能看着账户里的钱又被扣走15元。 “登陆ADSL时,时常会有互联星空的窗口弹出。”韦先生说。这是由广东电信推出、为用户提供网上应用和信息服务的收费平台,有影视、QQ、体育、教育等各类服务项目。韦先生有时候会看几眼广告,“但一直没有任何消费”。 韦先生把互联星空网上记录保存下来,作为投诉的证据。随后,他在小区论坛上笔伐互联星空和它的提供商。回应者此起彼伏——直到今年3月,依然有跟帖出现。许多邻居也遇到了类似麻烦,比如张女士。 2005年10月,张女士的ADSL账单忽然增加了180元“魔兽世界CDKEY(一种网络游戏)”的互联星空消费。问清楚家人没有消费后,她不断拨打电信投诉电话,并写信给广东通讯管理局。后来,广州电信返还了180元,原因是“可能搞错了”。电信工作人员在查实韦先生没有消费后,也返还了45元。 这应该是此类遭遇的最好结局。但由于这些“不明消费”已被扣,电信公司无法退款,只能在今后的消费中逐月抵扣。 它是“偶然事件”吗?在全国范围内,此类差错的几率还是个迷局。但在本报记者的调查范围内,这是一个概率不小于1%的事件——包括经过银行确认的错收费用、莫名其妙的多收费,以及迟到的账单。被疑出问题的领域,有电信、移 动、煤气、有线电视等。 值得一提的是,开始调查此事的第二天,一笔费用“飞”到了南方周末记者头上——记者租住的房子并无电话安装,但被划掉了五百多元的“固话月租费”。记者询问房东后得知,此处原有电话未被注销——扣钱并无不妥;然而这个账单没有按月寄出,而是在扣了一年多后,“一次性”通知了房东。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本用于银行代扣的存折。银行业内人士介绍,广东某国有银行,每年代扣业务就达到上千万笔。 代扣、代付是银行“中间业务”的一种。目前,中国国内所有银行均开通了代扣业务。它起源于1990年代的四大国有银行,最初只有实力雄厚的电信、电力公司参与。发展至今,很多周期性收费的业务都可以由银行代扣,四大国有银行中间业务的收益已占7.25%。由于可以一次性投入、长期收益、客户稳定,这被看成是现代化银行的发展方向。在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达到40%。 代扣失误如何“顺产”? 45元从韦先生的账户中成功代扣的过程,可以窥探到此类业务存在的严重缺陷。 “代扣牵扯到三方合同关系:消费者和服务商、消费者和银行以及服务商和银行之间。”广州律师陈北元说。他以关注电信资费的争议和维权闻名。但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客户和付款企业签过协议后,就不需要再到银行签了。 这本是为了方便消费者。但在这种模式下,三方关系变成了由服务商面对消费者、银行的单向关系。比如韦先生的“授权”生效后,账单由电信直接送达银行,无须再经他确认。 韦先生与电信签订的“代扣ADSL费用”协议,并无特别之处。他对本报记者强调,他签协议时,电信还没有推出互联星空。这不被承认的45元,要突破电信、银行两大关卡,并从韦先生眼皮底下溜走,看似不易,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 首先,如果用韦先生的ADSL账号和密码登录互联网,便可轻易地进入“互联星空”的收费服务页面。如果在“我同意互联星空用户协议书”的选择项前打勾,收费服务由此产生。 第二道屏障是银行代扣协议。虽然韦先生的协议无此项,但“互联星空用户协议书”规定:互联星空用户已清楚该业务的收费细则,同意按时足额通过固定电话或ADSL上网账号“合单”,缴纳使用费。于是,这45元就钻进了韦先生ADSL代扣协议中,经过联网系统,按月进入中国银行的代扣平台。 最后一道关卡是银行。实际上,银行系统无法识别这45元的真实身份。银行内人士透露:在代扣业务中,电信等服务提供商没有将用户的消费业务种类(如市话费、长途话费、上网费等)交给银行,理由是“可操作性不强”。所以,韦先生保存在银行里的只是账户、每月扣款数额和简要介绍。另一家银行的人士称,客户留在这里的,是和服务商的协议复印件、名单和账号。这应该是经手人员不同造成的差异,相同的是:银行是执行操作的机构,只是按照企业提供的数据导入、导出。 “银行所做的工作只是核实账户合法,消费者与户名一致。如无差错,便可以默认扣款。”上述业内人士解释。 背后的单方逻辑 “这种代扣方式是缴费模式,而不是付费模式。”陈北元解释说。前者是在垄断行业中,服务商可以单方面决定;后者是一种平等交易关系,“我购买你的服务,支付费用给你”。 陈北元认为,代扣问题的核心,在于没有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同意权。“无论哪种模式,都必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以及知情后发表意见的权力。任何一个账单都必须经过消费者确认,然后才能传给银行。”他说。 而服务商的逻辑相反,一份协议就是消费者的“同意授权”。只要同意了银行代扣的合同关系,就等于丧失了任何救济的权利。稍有法律常识的人都清楚,这违背了民法、合同法最基本的准则。 法律界人士认为,体现消费者的知情同意权,只是技术问题。比如设置“电子确认”,通过电子账单的回复来完成消费者对账单的确认。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这是通行的做法。而当中国的客户不再信任这种“代扣”业务时,电子交易量将大幅度下降,银行里那已经被无数人抱怨过的“长龙”会变得更长。而“信用”——这个刚刚在中国流行起来的词汇,也将在它的提出者银行那里,被逐渐消磨掉。 调查中,还有不少消费者向南方周末反映银行本身的问题。北京的姬先生打理基金颇得朋友赏识。一名朋友通过广发银行汇款5340元,让他帮忙购买基金。但在当天他准备通过网上交易划账时,系统提示“余额不足”——款项变成5290元,少了50元。 姬先生查实,朋友收到的银行凭单确是5340元。银行营业员在下班查账时,通过监控录像发现计算“出错”(其实是他自己的错),应为5290元。后来在无法联系客户的情况下,银行自己进行了“平账”。 这件事让姬先生思考了几个星期:“50元只是小数目,但银行绝对没有权力私自去调整客户账户来平自己的账。”他希望能提醒每一个拥有银行账户的人:看好我们的钱包,不要让“管家”的手伸进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