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小学阶段:挣取和用好零花钱(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15:28 《理财周刊》

  教孩子自己去赚零花钱

  在零花钱的规划之外,陈女士也希望女儿一些“开源”的意识。于是,陈女士和丈夫商量之下,为女儿建立了一套“家庭报酬”机制。

  有一次,童童提出想买一个新款的哆拉A梦机器猫,陈女士告诉她,“这个玩具大约需要200元,其中150元我和爸爸可以为你支付,其余的50元你自己来赚可以吗?”

  童童点头答应了,为了提高女儿的兴趣,陈女士提出了一个比较优厚的方案——每洗一次碗,陈女士就给童童记上3元的报酬,“这样,你一个月就可以挣到90块钱,不仅够买玩具了,多下来的钱还可以留着自己用。”

  “那时候她还够不着水池,站在小凳子上,用稚嫩的双手努力地洗碗,真有点心疼。”陈女士说。一个月后,童童领到了自己的“工资”,和妈妈一起买到了心爱的机器猫玩具。她自豪地把这个娃娃放在自己的床头,每逢有亲戚过来都会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努力工作挣来的。“童童会把‘工作’这两个字念得特别大声,这个时候我才会真正觉得欣慰。”

  【记者点评】

  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工作获得报酬的机会,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也可以让他们明白,劳动和工作是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国外的一些儿童,很早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打工挣零花钱,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股神巴菲特,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推销饮料、送报……对于国内的父母们来说,可以在子女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创造一些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的方式。但是劳动报酬的标准不宜制定过高,以免孩子们在现实中有落差感。

  给女儿发“奖学金”

  当然,在财商教育的同时,陈女士也没有放松对女儿学习的督促。“童童特别崇拜大表姐,大表姐在美国念书。有一天童童告诉我,她也想以后到美国去念书。”陈女士就不失时机地告诉童童,表姐在国外念书要花不少钱,但是因为她成绩优秀,可以拿到学校的奖学金,这样就不用自己支付很多的钱了。

  “哦,那我也要拿到奖学金!”童童的一句话给了陈女士不少启迪,她在童童的“工资表”上新列出了“奖学金”的项目——如果童童拿到班级考试的第一名,就可以获得50元的奖学金。“现在的奖学金是爸爸妈妈为你支付的,但是以后你一直保持下去,就可以获得学校发给你的奖学金,你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记者点评】

  对父母们来说,使用金钱作为动力,以达到激励子女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一种很明智的做法,这样很容易滋生孩子们错误的学习目的。

  陈女士所效仿的这种奖学金的机制,倒是值得家长们借鉴。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包括国内的、海外的知名学府,为了吸引人才都提出了非常优厚的奖学金方案。提前把奖学金的模式搬到家庭里来,可以让子女们日后更容易接受奖学金的激励作用。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家长们在效仿这种模式时,应该向孩子们说明,目前是父母在为他们提供奖学金,而未来他们所需要争取的是外界所提供的激励。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