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做个有钱人之操作篇:像富人一样思考(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16:33 《理财周刊》

  创办公司优于投资房产

  虽然我们通过比较投资房产和投资股市容易得出现阶段投资房产更适合大多数人的结论,但是投资房产仍然不是成为富人的理想途径。

  从现有的房价涨幅来看,官方公布的年均房价上涨率一旦超过20%就会导致强大的宏观调控压力。若以20%的房价上涨来看,若自有资金为120万元,那么很容易得出年收益的极限:120万元负担购房首付的30%,则房屋总值为400万元,房价一年上涨10%已经属于较高的涨幅了,毛利仅为40万元,如果考虑房产交易的费用和房贷利息负担,1~2内转让房产的受益及其有限。而当前的租金回报率并不高,只有3%~4%左右,显然这样的财富积累速度并不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投资房产事实上就是进入二级房地产市场,而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利润是在一级市场。房地产企业作为传说中的暴利行业轻易不肯公布自己的利润率,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得以确认:万科在深圳的房产价格自1990年底以来上涨了10~20倍,但其股价同期上涨了200倍以上;在香港也有同样的情形,李嘉诚旗下的地产股和房产价格也呈现出同样的走势。这组数据至少能够说明开房地产公司比买房更挣钱。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比较太过极端,那么富人会教你换一个思路看问题。如果你每年全家花费的旅游经费是3万元,如果你以个人身份支出,那么你除了支出这3万元以外,还需要负担这3万元收入的

个人所得税。但是如果你拥有自己的公司,那么这3万元完全可作为公司的支出(比如在旅游地和客户见面或者召开董事会等),那么你不但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还能将这3万元视作经营成本而免交33%的营业税。

  创业还是要趁早

  最近流行一种说法,即29岁以前,属于青春“保质期”,29岁以后,就Timeout(过期)了,所谓的29岁现象。因此,如要在青春岁月里有所突破,创出一番事业来,就宜赶在青春“过期”之前。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若将这句话解释为“人生能量的迸发应及早开始”,那么,这样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创业,商界中众多风云人物,就是这个注解的最佳代言人。

  1953年,30岁的霍英东,创造了“卖楼花”房地产营销新理念,一时间掀起全港地产狂潮。1958年,30岁的李嘉诚在香港资产已经突破千万元;1961年,30岁的默多克,已将《澳大利亚报》的产业,从澳洲延伸到了英国;1985年,30岁的比尔•盖茨,促成了微软与PC老大IBM,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等等。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调查分析,全球百万富豪的平均年龄,已经从30年前的62岁,下降到目前的38岁,支撑这个现象的内在逻辑是:更据创新力的年轻人更容易在这个变革剧烈的社会创业成功。

  《穷爸爸 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T•清崎在他的书中有这样一项调查:新创立的企业在五年内每10家中会有9家以失败告终。新企业仅仅10%五年存活率,甚至远远低于癌症患者手术后五年内的存活几率。因此,只有趁早创业,才为成为有钱人赢得更多的时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