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通胀压力重重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资产随胀而涨(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14:32 《理财周刊》

  潜在物价上升压力不容忽视

  在纷乱复杂的议论中,我们最需要理清自己的思路。首先可以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改革开放以来,1985年、1988~1989年、1993~1995年都出现了三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其中的原因很多人肯定都是清楚的,它们大都是由于上年或当年粮价大幅度上涨引起,而且都是伴随着投资过热和经济增长加速而发生的。但是很多人的问题是,为什么近几年经济增长和投资势头依旧而通货膨胀却并没有出现呢?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军博士认为,因为改革开放头十年,我们的国民储蓄率还太低,不能支撑投资的扩张和经济的过度繁荣,政府必须增发货币来维持高速增长。而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我们的国民储蓄率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的储蓄增长加速了,家庭的储蓄也增加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国家储蓄的大幅度增长,就不能解释为什么投资过热而却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现象。但从未来的经济运行来看,有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潜在的通胀压力不可小视。

  首先,现在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在城市恩格尔系数越来越低的情况下,粮油价格的上涨并不足以构成对CPI的拉动,但是粮油价格只是当前最为突出的热点问题,我们却不能忽视其他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从当前经济的上行风险看,一是水、电、石油、

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将加快推进,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会陆续上调,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高位运行,对PPI、CPI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二是国家将继续加大对企业环境保护、职工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企业在治理污染、劳动保障、安全生产、职工工资等方面的成本会相应增加;三是各地投资冲动依然很强,投资增速有反弹的可能,未来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压力。

  其次,近期央行行长已经对通货膨胀预期和储蓄率快速攀升表示了担忧。说到底,当前流动性过剩通过对资产价格的拉动,从而引发的潜在通胀风险也不可小视。刚卸任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余永定先生就指出,仅看到物价指数的稳定而不注意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价格的上涨,很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过松,以致不能及时制止泡沫经济。他还提醒说,在目前中国存在大量超发、但暂时沉积为居民储蓄存款的货币(我们暂时将这一部分货币称之为“沉积货币”)的情况下, 资本市场的过度发展(也可以是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发展)很可能激活处于冬眠状态的沉积货币,暂时退出流通的货币将重返流通领域去追逐商品, 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复活。而央行也在其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货风险仍然存在。

  另外,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安全战略论坛”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指出,通货膨胀的原因应该考虑除了需求拉动外还有成本推动的压力,就中国市场来看,成本对推动物价上升的影响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现实价格上升,特别是原料、燃料、动力方面的价格。“这个看起来问题不是很大,因为需求疲软抑制了成本价格上升的空间。不是说成本没上升压制价格不升,而是成本已经具备了推动价格上升的能力,但是需求疲软使得它不敢浮升;第二个方面,潜在的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压力。有一些过度利用资源,过度利用基础设施导致实际成本上升,而尚未计入价格,事实就是把今天的成本计入明天去了,这部分压力是比较大的。”他表示。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预期“物价上升”的占比升至44.2%,比第二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为历史次高水平,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并不乐观。而今年以来,央行一直在其货币政策报告中提示通胀风险,其一季度报告指出,未来我国价格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整体通胀潜在风险需要关注;二季度报告则表示,未来我国价格走势虽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但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通胀压力有所加大。“我始终对通货膨胀保持警惕。”周小川在此前的“财经2007年会”也这样表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