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方案 > 正文
 

存款怎样选择最划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15:32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牟林

  看上去二十多岁,身着夹克衫的小伙儿,一副涉世不深的样子,看着银行红红绿绿的各式存单抓耳挠腮,保安见状走过来询问,小伙子说:“我存钱”,“用这个”保安随手指了一下活期存单。如此简单的语言仿佛概括了银行的概念,不然。

  据金融部门统计,在家庭理财中大多数人还是首选把钱存入银行。因此,到银行存款和老百姓理财息息相关,这看似简单而平常的事,实则大有学问,运用得当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理财手段的作用。对此究竟了解多少?怎样存款才最适合不同的需求,且又能取得更高的利息呢?

  由于各大银行推出的储蓄品种有所不同,储蓄的方式也不尽一样,要先了解透存款的品种就显得很重要,各银行的一般分为活期储蓄、定期储蓄两大种类产品。定期储蓄又分为季、半年、一年、三年、五年……看上去较为明了,其实不然。有的人担心利率会继续下调,就把大额存款集中到了三年期和五年期上,也有的人仅仅为了方便支取就把数千乃至上万元钱存入活期。这两种做法其实都不科学。具体的看,如中国银行存款利息屏显示,目前,活期存款的年利率为0.72%。定期存款:一年期的年利率为2.25%,三年期的年利率为3.24%,五年的年利率为3.6%。假设以1万元为例:活期存款一年所得利息为72元。定期存款一年期的年所得利息为225元,三年期年所得利息为324元,五年期年所得利息为360元。这样定期存款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分别比活期存款每年每万元多收益利息为:153元、252元、288元。由此可见,存款的期限相同,假如方式不同,同样是1万元,三年定期比三年活期的利息多756元,五年定期比五年活期的利息多864元。可见这种情况下存活期的利息损失是相当大的。有人还担心将存款一次性存入三年或五年定期,一旦提前支取,还是得不到较高的利息。事实上,现在针对这一情况,银行规定对于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活期利息计算,未提前支取的仍然按定期的利率计算。所以,掌握怎样选择存款种类非常关键。每个人应按各自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存款期限和种类。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种选择的方法:

  首先,循环存入定期存款。从定期存款的期限来看,宜选择一年期和三年期的。因为,一年期

存款利率同二年期存款利率比和三年期存款利率同五年期存款利率比,其存款期限长短对利率的影响已经不大,一年期比二年期的年存款利率仅差0.45%,三年期比五年期的年存款利率仅差0.36%。另外,如果今后出现利率上调,若现在选择长期存款,在利率调高时无法较快转存享受较高的利率,就要受到损失。而较短期存款流动性强,到期后马上可以重新存入。在具体的操作上,不妨采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可以每月将家中余钱存一年定期或三年定期存款。一年下来,手中正好有12张存单(如采用中行、建行的定期一本通,一折即可便于保存),这样,不管哪个月急用钱都可取出当月的存款。如果不需用钱,可将到期的存款连同利息及手头的余钱接着转存为定期。这种“滚雪球”的存钱方法,一定会使您得到更多的
理财
机会。

  第二、采用自动转存。目前,各银行都推出了自动转存服务。百姓在储蓄时,应与银行约定进行转存(如用中行、建行的定期一本通更方便,到期便自动转存,省时省力)。这样做,一方面是避免了存款到期后不及时转存,逾期部分按活期计息的损失;另一方面是存款到期后不久,如遇利率下调,未约定自动转存的,再存时就要按下调后利率计息,而自动转存的,就能按下调前较高的利率计息。如到期后遇利率上调,也可取出后再存。

  第三、尽量避免提前支取。如遇急需用钱,而存单又尚未到期,并且是在以前高利率时存的,可不必提前支取,因为银行规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时利息按活期存款计算。这时,可以用存单作抵押到银行贷款,等存单到期后再归还贷款。当然,事先要计算一下,假如到时归还的贷款利息要高于存款利息,那么这一方法就不可取了。这时,可以到银行办理部分提前支取,余留部分存款银行将再开具一张新存单,仍会以原存入日为起息日,这一部分的定期存款的获息就不会受到损失。

  第四、及时了解银行的理财倾向产品。各银行都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最近许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倾向的短期产品,并且计息、结息的灵活性更强。如,某银行近期发行的人民币

理财产品年预期收益为2.5%,该产品以一个月为理财循环周期,每月一次结息,并且支取也非常灵活,与这次改变计息办法后的活期储蓄相比,会高出数倍。

  总之,储户要想增加储蓄利息收益,应该在选择理财品种上下功夫,把储蓄做成投资,得到更多的收获。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细心的选择,这样您就会让手里的余钱变现出更多的收益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