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公婆不必一碗水端平 让他们衣食无忧即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 09:01 新浪财经 | |||||||||
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理财,学习制定养老规划的时候,可曾想过要为年迈的父母制定个养老计划呢? 今年的10月11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也是“敬老节”。让我们用在这里学到的理财知识为父母献上一份有知识含量的节日礼物吧! 现面向全社会征集为自己父母养老的理财方案,即下一代如何进行资金安排,以使父母颐养天年等。 来稿字数不限,体例不拘。 参赛稿件既可以是操作过的实际经验,也可以是尚未操作的设想等。 来稿千万不必局限于很严谨的数学计算,朴素原始未加计算的想法就很好!点击查看征文详情>>> 来源:新浪“百姓钱程”网友论坛 原标题:父母公婆不必绝对一碗水端平,让他们觉得衣食无忧满意即可 我们两口子都是从偏远的山村上大学出来的,十多年来为了房子老人和孩子在城市里努力打拼,甚是辛苦。但我们从没因为抚养老人有过矛盾,双方老人也对我们的照顾极为满意,见人就夸女儿女婿儿子儿媳好,借此机会也谈一些自已在这方面的心得。 我家是二男三女五兄妹,老公家则是三男二女五姐弟。母亲在差两天满42岁时才生下我这个幺女,老公则是三个男孩中的老大,上有两上姐姐。每当我俩被女儿折腾得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想起父母公婆养育五个子女是何等不易,又是何等伟大,敬意油然而生,即使有一些抱怨也就很快释怀了。 先说说我的父母吧。母亲今年已经78岁,父亲也已75岁了。我们五兄妹就我一人上了大学。我上初中时就已经在县一中住读花钱了。上大学时父母已经60出头,而哥哥姐姐都已成家另过了,有心的力不足,有力的则无心,反正我得到的哥姐的帮助的很少很少,几乎是完全靠父母自已和借贷。记得有一次母亲告诉我,她去向哥哥给我借生活费,小哥说需要跟嫂子商量一下,后来她再去时在门外听见嫂子正和哥哥吵架,说“读不起书就不读,不就是一个女孩吗,也不会给她养老”。最后还是向村信用社给我借了生活费。听到这句话,我在内心深处除向父母表达深深的感谢外,也暗下决心,未来无论如何,我也会给父母养老。 大学毕业最初的两年(本人1992年毕业),父母认为自已身体还可以,仍然自已种口粮田,我只是还了信用社的几百元借款的本息,过节给点钱(那时我的月工资仅100元,当时的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工资倒是因为早毕业两年高20元可他得资助弟弟上大学)。 两年后父母觉得实在做不来,就让哥哥姐姐帮助收种,自已管理得口粮。这时我们刚结婚,几乎是什么也没有,住在单位阴暗潮湿的危房里。但我仍然征询父母他们平时的零花钱一月大概多少,我负责。当时父亲给我算了一笔账,他们每月的开支是:一条烟8元,3斤酒6元,盐一斤1元,洗衣粉一袋2元,总共是17元,再加上偶尔生个病,在村医生处拿点药什么的,有30元完全可以了,于是我和老公决定每年给他600元,他们觉得好多啊,几乎每年都有剩余,还可以经常给上学的孙子外甥买个学习用品什么的。 又过了几年,即使管理他们也觉得很为难了,便把田分给两个哥哥,由他们负责耕种,每年各给他俩600斤稻谷。有一次二嫂因为收成不佳,不愿给,为此和父亲在家吵闹,甚至动手,而哥哥竟然躲在屋里不敢出来,让我实在是伤心之至。于是每到秋天,我一定会给他寄一笔钱,足够他购买两人全年的口粮,其实在老家,1200斤稻谷只需600元,不让他们再去问哥哥嫂子要粮食(现在嫂子大概是自己觉得理亏,反而每年都很自觉地给粮了)。另外加上零花钱,我每年大概给2000元,告诉他们若是不够花就给我打个电话,可他们从来没打过,得知我贷款买了房子,还要求我少给他们一些,并说他俩目前在村里都是人家羡慕的对象,已经过得很好了。上次二姐的儿子上大学,他们还随了500元的礼,应该不缺钱。父母劳累了一辈子,即使现在年近80了,也不愿完全停下来,还种自己的菜地,编个篮子什么的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权当活动活动筋骨,我也并不阻拦,只要他们高兴就行了。其实我一直觉得农村的老人进城和子女同住不到迫不得已,不见得是最佳选择。他们在城里没有亲朋,没有菜地,还要完全改变生活习惯,实在是活受罪。现在我每次回家,都能感觉到他们过得很快乐,所以我觉得我的选择是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