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凯南:反省才是成功之母(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 17:27 《理财》杂志 | |||||||||
郑凯南说,当时她想辞职,离开很容易,今天辞职明天还可以重操旧业当导演,无官一身轻何其潇洒快活。但她没有意气用事,她选择了留下,励精图治,用自己的汗水重新创造财富,将万科的这次亏空堵上。 铁娘子成就红色经典
外国人来中国拍电影,中国人纯出劳务,因为中国劳动力便宜。1989年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特鲁奇来到中国拍摄电影《末代皇帝》,付给中国作家的版权费仅9万元人民币。而好莱坞同期在拍《恺撒传》时,付给剧作家的酬劳是100万美金!相比之下,中国的皇帝也忒不值钱了点。外国人掏钱,中国人跑腿,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郑凯南投资拍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98年冬末,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在北京中轴路工人日报门前的380路汽车站,郑凯南正跟同事等车。同事随口说了一句:“这种冬日的阳光,多像保尔笔下描写的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郑凯南头脑中灵光一现——何不将保尔拍成电视剧,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搬上银屏!外国人可以来中国拍片,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拍片?她像发现了新大陆,赶紧跑回公司召集同事,兴奋地侃了一番,众人一通争执之后是一片茫然,最后大伙达成共识——肯定拍不成!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全体员工兵分几路,每人买了一本小说重读一遍。读完后大家再次得出了结论——“很难操作”。但在买书过程中,大家却有一个“意外”的发现,那就是在该书问世至今的几十年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的各个书店里一直保持着很旺的销售态势!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是铁律,郑凯南相信自己的直觉。尽管反对的声音很多,但郑凯南认为,这是人们喜欢给自己设限的行为惯性使然,不能代表实际结果。时逢建国50周年,郑凯南打算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拍竣向国庆献礼。她立刻着手联系深圳市委宣传部,两家同时出资,共同拍摄这部经典名著。随后她带领剧组远赴乌克兰。 一个世纪就要消失了,可是保尔的精神并没有消失。郑凯南和她的“战友”怀揣着理想,远离祖国和亲人,冒着严寒在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中、在保尔们当年修铁路的博雅尔卡雪地上重新搭建起修路的工棚。他们和保尔一样茫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更不知道曾经发生过核泄漏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就在离他们80公里的地方……当剧组坚持了漫长的8个月后,郑凯南在网上看到,国内一个叫做“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投票评选活动揭晓的信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依然稳居榜首!她的眼睛紧紧盯着电脑上那一行加粗的黑字,看了又看,她的直觉告诉她,她会成功。 在某种意义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中国文艺创作史和文艺制作史上一次绝无仅有的大胆尝试。中央电视台播出时,曾经创下了当年的收视记录,成为“央视”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6部电视剧之一。为了表彰外国人为这部电视剧所作的贡献,金鹰奖还打破了外国人不能获奖的常规,设立了特别奖,以奖励这部没有一个中国演员出镜的作品。 女人心收获额外掌声 制片人是掏钱的管家,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铁算盘。在演职员表中,除了“茶水”就属制片跟艺术没啥关联了。作为商人,郑凯南时常心太软。然而,仁者无敌,一颗玲珑女人心为她收获不少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