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亲历 > 正文
 

在内地每年收入近10万 我的13年家庭经营生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08:49 新浪财经

    来源:国内第一高端人士理财社区“精英理财论坛”

   原贴题目:我的13年家庭经营生涯   

    作者:理财越早越好

  在论坛里潜泳也够久了,自己写点东西、弄点豆腐干的念头象春天的野草一样越长越多,终于在今天下笔了,嘿嘿,各位朋友忍住不要笑哦。

  我92年毕业的,一直受严格的家庭教育,所以工作后觉得好象没什么花钱的地方,见习期间在国企100多元的收入每月也要剩50!!而且那时还常和同事去小灶,依然能在两年时间零存整取了2K元,回想起来实在是有点不可思议。看到这里,我想有人应该忍不住要笑了:肯定开销里没有服装费!是哦,那时上班穿工作服,下班后打扮还是学生样。

  94年我跳槽了,收入涨到500多(这些数字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真是羞于见人),经常出差,杂七杂八的,每个月花不了多少钱,一年下来居然有4K多节余。95年月收入没多大增长,年底的部门效益奖让我喜出望外,5K。虽然那时的公司看起来不错,但看不见前途,96年1月我又跳槽了。

  新进公司,收入似乎和原来没有多大改变,但是因为在外面驻点,吃、住、行有报帐的,工资基本只用20%,而且随着公司效益明显提升,96年底居然拿了14000多奖金,比我爸的年终承包奖还多,那念头还兴发现金,所以有了第一次数10000元钱的喜悦。哦,差点忘了,96年还完成了一件大事情,结婚,先生自己刚开了个小公司,收益基本谈不上。由于那时候没有房子,双方父母都不在本地,也就没办婚礼,连结婚照也省了。这件事情是我的遗憾,现在常想去补照,而且女儿看别人影楼的婚纱好漂亮,老说自己要去穿,还说爸爸妈妈没结婚,因为没有照片。现在去照相是举手之劳,却一直忙于琐事,没有如愿。写到这里,心里想的是“一定补上”。

  97年公司状况也不错,我的年收入有3W多,先生有2W多。由于深深感受到租房子的不便和不安稳,单位分房又无望,我痛下决心,买商品房。97年买房,遇到一家房产公司大优惠,每平方降价100,马上下单,房子不大,花了7W,借父母1W暂时不用还,先生的父母是农村的,也帮不上忙,房子状况比现在的纯清水房要好些,厨房、卫生间有简易装修,那年头装修奇贵,各种建材价格不透明,装修竞争也不充分,我们只铺了地砖,封了阳台,又欠外债5K。但终于搬进去可以住了。当第一次在自己的房子里享受热水浴时,心里那个美啊!!!单位的同事中,除了几个领导外,我是第一个买商品房的,所以还有些自豪。

  98年,因为先生自己做生意困难重重,所以他也到我所在的行业谋事,在另一家公司从事系统维护员的工作。我和他成了同行,也成了竞争对手,这样有好处,但也有不少坏处。从98年起,我们两人合计年收入始终维持在7—10W,在我们这个内地城市算中等,所以买房子欠的外债,没用几个月就还了。

  99年,我们多了女儿,以前只有我们两人时,由于两人经常加班,长期在外面吃饭,每月开销基本在1K—1.5K,加上其它开支,年支出在3W以内。现在有了女儿,开支明显增加,给女儿买保险,因为已经为人父母,有了责任意识,也给自己和先生买了保险,开支增加到4W—5W。

  这样的情况维持到2001年,那年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每个月用在自己逛街乱买东西的钱估计就有1K多,后来事实教训了我(2002年后,由于公司调整,我的收入开始下降,刚开始还不明显,2004年至今,下降更快。这就是在企业的劣势,先生的公司经营要稳健些,收入下降不太多)。我开始警惕,这样下去,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是没有保障了么?所以开始积极和先生探讨怎样使手中的存款增值,我的意思是买套大房子,改善住房条件,也可使资金保值。原来那套旧房子用来出租。我先生同意买房,但不同意纯粹为住房而买房,要买就买有营业用房价值的住房(我们所在的城市很早就开始整治乱摆摊设点,不准沿街为市,所以商铺的价格这几年上涨太快,我们承受力有限)。我一下对先生佩服起来,原来以为他只喜欢象个老黄牛样给公司卖命,管家的事从没见他上过心,虽然不知道家里有多少存款,但从他这次的发言看,属于粗中有细的,值得夸奖!!

  带着这个条件,我们开始选房,说来我们这次的买房经历有些奇特。虽然说了要买房,但并没有时间仔细去比较。我上班的地方是单位租的房子,房东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我常和他们打交道,知道他们的总工程师是个非常严谨的人,相信他们修的房子质量应该不错,加上该房产公司在当地也算排前五位的,所以马上把他们开发的新项目考虑进来,去看了建筑现场,又看了规划,找了销售人员,不到一周时间,我们就决定买了,160平米,临街二楼,三室三厅。我和先生认为这套房子买下来,肯定好租,因为在城市主干道上,周围小区居民有10万多人,而且在不断增长,房子在二楼平台,一楼全是商铺,二楼平台又是全开放的,与街道相连,进出很方便。。。。。。。。实在租不了,还可自己住(这是我买房的底气)。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