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阳根:出国让我洞察到更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1日 15:07  《钱经》杂志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三十年。在每一次的“出国潮”中,有的人是追求更多的财富,有的人是向往另一种生活方式,但更多的人是怀揣梦想,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证明自己。无论何种目的,都在推动着中国的进步,因为他们的根仍在中国。

  文/本刊记者 夏一天

  从小学文凭都没有的知青到大学毕业生,

  从国家部委翻译官到搬铁轨的修路工,

  从两手空空的打工仔到跨国咨询公司老板,

  每一次蜕变背后都烙印着时代的标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李阳根的人生沉浮激荡了三十年,回头看过一路走来,一次次蜕变的背后,是一次次的变革,一次次变革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个机遇。

  李阳根说他的人生是从1978年才真正开始。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执行极左政治路线的“四人帮”已经被打到,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则正试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进中国的命运变革。

  也正是这一年,全国高校招生恢复全国统一考试,有610万人报考,而录取人数只有40.2万人。龙门陡开,江鲫飞跃,积压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一朝喷涌而发。当时一心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的李阳根,还在农村插队做知青,对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倍感意外,他兴奋的准备考大学,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成为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一名学生,努力做出这一步改变的李阳根那时候并没有清晰的预见到自己会有个怎样的未来,但上大学转变彻底改写了李阳根的命运。“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我就不会上大学,甚至现在连小学的文凭也没有。现在可能就是一名农民或者军人了。”李阳根说。

  从翻译官到留学生

  在那个特别的年代,大龄的学子们像干瘪了许久的海绵,显得更加如饥似渴。四年后的1984年,根据当时的毕业工作分配制度,李阳根回到沈阳老家,在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做了一名日语的学术交流翻译。此时的中国,已经加快了引进外资的步伐,宝钢正处在第二期引进日本设备阶段,国家冶金工业部需要日文翻译, 27岁的李阳根被调到冶金工业部外事司,成为了一名翻译官。在很多人看来,李阳根的工作已经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了,但他的内心却并不平静。

  李阳根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洞察,让他萌生了去日本留学的想法,“80年代初,我随政府代表团去日本交流访问,在日本的见闻不论是人文环境还是硬件设施,对我的冲击太大了。他们50年代时候跟中国差不多,为什么仅仅30年能做到这么发达?”那次出访震撼了李阳根,但其实真正促使李阳根东渡日本的原因,是他对未来的预见。李阳根和日本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一样,觉察到从邓小平78年的访日开始,中国发展经济的决心和热情日渐高涨,其日后的发展一定势不可挡。这时候,日本的企业家们暗暗加快了公司的中国战略步伐,而李阳根则加紧了去发达国家取经的决心,他打算用语言作为工具,再进修一门专业作为“武器”,日后回国内大展宏图,这个“武器”是他选择的法律专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