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创业理财 > 正文
 

小小糖葫芦成就大事业 下岗女劳模唾手2000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10:41 《科学投资》杂志

  2元钱一串的糖葫芦,别人充其量用来勉强维生,朱呈却可以一年销售6000万支,并且凭借糖葫芦成就为一个千万富婆,这个女人的经营之道很值得琢磨。

  张克勤/文

  8年前,山东临沂市“市劳动模范”、“市销售女王”下岗了,8年后,蹬过三轮车、
卖过糖葫芦的她却成了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企业员工1500多名和年销售收入达到几个亿的大企业总裁。她的糖葫芦一年就销售了6000万支,一个传奇的创业故事的背后,朱呈的财富之路很值得琢磨。

  从“没有路”开始

  1987年,朱呈所在的国营临沂吉丰毛毯厂,产品眼看着销不出去,厂长急于在职工中找到勇挑重担的推销员。朱呈觉着自己应该为厂里分忧,便找到厂长。厂长于是把广东、

福建、浙江、江西这4个省的任务交给了她。

  二十几岁的朱呈辞别了自己的丈夫和小儿子,带上和她做伴的侄女上路了。她和侄女站了3天3夜,第一站到了福建。到福建有两个任务,一是要账,一是推销。看上去蔫乎乎的朱呈,首先拿出自己要推销的毛毯给欠账单位的经理看,并一句一句地介绍产品的用料、技术。她见经理有点兴趣,就说:“这是广东和我订的货,我是带着样品和他们去签合同的,只是顺便拿给您看一看。”经理一听这话,当时就说:“那,我也跟你订货吧。” 朱呈一听:有门儿。暗自高兴:“那可以呀,不过,您看您是不是把欠款先还给我们,来时厂长交待了……”经理想了想说:“那好吧。”

  8万元加上订货的4万多元,一共12.6万元!初战告捷,她马上和侄女又上路了,直奔广东,然后又去了浙江和江西。第一次出远门,就跑了46天。一共带回了货款18万元和3600条毛毯的订单。

  从此,朱呈就一发不可收拾,第一年,半年就为厂里挣回了80万元,第二年挣回了380万元。

  一道商贸风景线

  朱呈的人生故事以1997年10月为转折点,这一年,工厂停产了,她成了一名下岗女工。

  做什么好?她想,要选就选临沂还没有的行当,做第一。由于做业务的几年中,朱呈大江南北的跑,见识比较开阔,很快她就找到了自己的创业项目。

  她看好了三轮车运营,临沂是个小商品集散地,这让她一下子想到了浙江义乌:数不清的作坊、数不清的小商品,还有数不清的人力三轮车,载着来自各地的商人穿梭于大街小巷。

  1997年12月24日,她购进了50辆人力三轮车,办起了“运达

出租车公司”。

  开业那天,她贴出告示,站在了临时支起的办公桌前,身后是一排排的人力三轮车。但在临沂人的心里,“面子”比肚子重要。下岗工虽然很多,但却没有人愿意放下“面子”去蹬三轮。“与其让车烂了,不如给人白用!”朱呈换上工装,蹬着三轮车又开始了她的“推销”。她到下岗工人多的厂子去动员,找下岗的亲戚同学帮忙,不要租金,不收管理费。可是,没几天,人们就纷纷来退车,原因很简单,嫌蹬三轮丢人。

  于是,朱呈给他们每人配发了一副太阳镜,一顶帽子。让他们改头换面去蹬三轮。但看的人多,坐的人却很少。为了提高下岗工人的信心,朱呈一咬牙,自己掏钱雇了一批“乘客”。每天,她把兑换好的零钱发给每个“乘客”,再由“乘客”把钱付给员工。

  一个月下来,朱呈贴进去近万元“乘车费”。但员工们有了收入,临沂人也接受了人力三轮车。如今,运达三轮车已达500辆,年盈利17万元。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