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大话理财 > 正文
 

理财基础必修:未来3年经济与金融政策调整动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08:11 新浪财经

    来源:国内最大的主流人士理财社区新浪“精英理财”论坛

    网友:研究理财的央行人

  本文仅仅是个人感悟,不代表也没有借鉴也没有抄录任何官方资料。

  由于本人参加金融工作15年,内力过高,一般人只能看懂30%。对与不对,请时间来验证。

  宏观经济学为

理财必须阅读的资料。

  特此奉献。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已于近日公布,统计数字令人欢欣鼓舞:GDP增长率9.9%,CPI同比上涨1.8%,显示出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欣欣向荣的 景象。自此,GDP增速已连续四年超过9%,2002年—2005年GDP(修订后数据)增速分别是9.1%、10%、10.1%、9.9%,有迹象表明,2006年GDP仍然会高速增长。但是大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无法改变,对经济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后我国已经历了1980—1984、1985-1989、1989—1994(起始和终止年份均为增长波峰年份)三个完整的经济周期,通过总结一致认为,GDP增长速度8%比较符合我国国情,过高的增长速度往往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最深刻的通货膨胀发生在1993-1995年,对我国经济和金融造成极大冲击。

  本轮经济增长周期自2000年11月开始起步,至目前已经持续5年时间,经济已经达到快速发展期,目前认为处于高峰前期,与历史上1992年10-12月份状况比较接近,2000年以来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已经非常有必要做出调整,以降低发展速度,延长经济发展时期。

  存款准备金率。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开始建立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20多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1)1984年,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2)1985年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3)1987年将其从10%上调为12%。(4)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5)1998年3月从13%下调到8%。(6)1999年11月由8%下调到6%。(7)2003年9月由6%调高至7%。

  在刚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规定了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率,这使得当时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为解决这个问题,1985年将法定存款准备率统一调整为10%,在此后的13年中,保持我国的存款准备金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

  1998年和1999年为了增加信贷投放,刺激经济增长,分两次将其由13%降为6%。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场资金非常充裕,金融机构存差达到9万亿,货币流动性太强,存款准备金率有必要恢复到一个比较高的比例,目前的7%明显偏低。

  存款利率。

  自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储蓄存款利率经过七次调整,利率水平逐波走高,到1989年2月1日,达11.34%,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利率最高点, 并在这个点位上持续了14.5个月。随后在一年时间里利率3次下调,1991年4月21日,利率为7.56%,两年后,利率随着经济过热又被两度拉起,到1993年7月11日,央行将利率又升高到10.98%的高位,形成当时第二个高 点,利率在这个点位保持了34个月的纪录后,从1996年开始进行了八次降息,在2002年2月21日将一年期存款利率降低到1.98%。

  由于2004年年中出现了一些投资过热的迹象,人民银行自2004年10月29日起将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到2.25%,但由于1999年11月开征20%的储蓄存款利息税,目前居民储蓄存款年实际利息收入只有1.8%。长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对刺激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目前这一政策以运用六年,GDP已经连续四年高速增长,再继续执行此政策,有可能使得固定资产类投资出现严重的泡末。

  贷款利率。

  2003年10月份召开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贷款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目前已经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也限制在基准利率的2.3倍。

  但由于长时期的低存款利率政策,金融机构取得资金成本偏低,所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仅为6%,发放的企业贷款年利率也仅为8%左右。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目前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已经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民间借款利率普遍达到了10-15%的水平,浙江和福建等发达地区竟然达到20-30%。炒房、炒煤、炒电,炒风四起,目前这部分资金已经北上炒企业。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