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大话理财 > 正文
 

非法集资黑手频频伸向老年人 夕阳理财笼罩阴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9:16 经济参考报

  

非法集资黑手频频伸向老年人夕阳理财笼罩阴影

  储蓄和购买国债仍是目前老年人选择比较多的理财方式,但这些传统理财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

理财之风日盛的今天,不甘趋后的老年人往往会选择“长期、稳定、回报率高且风
险小”的项目进行投资。孰不知,在一些极富诱惑力的宣传字眼背后,却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一辈子的积蓄都栽进去了”

  “八大理由保您返款,准时兑现”,“强力后盾,放心可靠”,“律师全程见证,银行稳妥服务”,“万元起投,10%以上的投资收益,绝低投资,赚钱超轻松”……见了这些字眼,谁不心动?

  西安一家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郑先生指着报纸上复印下来的宣传广告伤心地说:“我和老伴一辈子积蓄的20万元全投进去了,买断了几个商铺的经营权,结果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就没有能力返还收益了,投进去的钱也不知道啥时候能要回来。”

  西安市公安局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8月份以来西安发生多起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集资诈骗案件,而在警方已侦破的涉案金额过亿元的6起案件中,受害者多为年过半百的老人,郑先生就是这些受害老人中的一位。

  据记者调查,类似借投资商铺“圈钱”的方式前些年已在西安出现,近两年规模日渐扩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今年上半年,记者数次假扮投资者对西安部分民企借投资商铺融资的募资点进行暗访,发现各家企业的做法大同小异。一般是由融资方拟定一份合同,约定投资者投资商铺的经营权或使用权,然后投资者再委托融资方代为经营。事实上,投资者既无产权也无经营权和使用权,合同只承诺到期兑付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收益率大约在10%至17%之间。合同的担保方式为第三方担保,而第三方担保单位与募资方通常为母子公司关系。

  为取得投资者信任,融资企业往往会在当地媒体上刊登大幅广告,许下低门槛、高收益、短周期、强保障等种种诱人的承诺。据陕西银监局统计,到2005年4月底,借投资商铺变相融资的企业打出的广告有367次之多,宣传攻势相当猛烈。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12月1日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陕西西部国际车城有限公司进行了判决。法院审理认为,陕西西部国际车城有限公司在资金短缺情况下,未经中国

人民银行批准,在新闻媒体上大肆做广告,以出租展位收益权,承诺给予高额回报的方式,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先后与1027位投资者签订了1280份合同,总金额6631.98万元。最终,陕西西部国际车城有限公司被判处罚金40万元并将非法所得赔付受害者,公司董事长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脆弱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

  据陕西省银监局透露,目前陕西共有41家企业进行此类融资,不少企业融资额在数千万元。进行投资的人员多数是普通老百姓,其中不少是老年人。由于一些企业已将募得的资金用于投资,有的偏离了商铺、酒楼的投资方向,因此当投资者向这些企业要求归还资金时,企业已无能力支付,引起投资者对自己资金的担心,使此类融资更加大了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

  为什么受害者多为老年人呢?西安某高校张老教授的话似乎可以代表老人们的心声。他说:“我们老年人手头多少有些钱,存在银行里利息太低,拿出来投资又没有经验和精力。另一方面,人到了老年,看病、吃药、保健以及日常开销等等花费都是有增无减,我们又没有收入来源,因此生活压力比较大。商铺买断经营这一类的投资在我们的理解中,相当于把钱借给企业做生意。企业做生意好坏与我有多大关系呢?欠债还钱总是应该的,所以我想投资的风险应该不大。再说万一经营失败了,企业还有资产可以拍卖啊。”

  老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企业进行此类融资时往往已将资产提前抵押,换取银行贷款。一旦投资者把钱注入企业账户,就已经成了风险承受者。而企业只需转移资金,就可以将投资者“套牢”。从这一层面看,老人们选择这种投资方式无异于进入股市:高收益的背后更多的是高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遭遇到不测,则老人们面临的将是“两难选择”:把企业管理者送上法庭甚至送进监狱,则企业与投资者同时遭殃,已进行的投资很可能回收无望;纵容企业敛财,即便投资可以得到稳定回报,也会成为企业脆弱的资金链上唯一维系的工具,随时可能会断裂。

  类似事例在西安已发生多起,德立邦国际假日中心有限公司就是一例。该公司于2002年5月在西安媒体上刊登广告称,投资1万元以上每年可在公司经营的酒店里免费6天使用一个包间;投资者若不使用可获得投资额10%的回报,而且投资者的本金在急用时也可随时撤离。但当500多名投资者投资2000余万元后,该公司竟在2004年后再也不支付回报,且本金也不能归还。据调查,该公司已将巨额资金挪作他用,公司酒店也没有正常营运。公司的这一行为使得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有的投资者因此生活陷入困顿。

  老人理财更需理智

  “首先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既方便又可靠还不需要操心费力的高回报是不存在的,高回报的背后蕴藏的绝大部分是高风险。一个值得多问自己几遍的问题是:倘若真有那么多的好事,怎么会都集中到老人身上呢?所以如果发现一个项目的参与者多数为老年人,就需要加倍小心;另外,千万不要贪图小利。贪图小利往往带来大的隐患,这是诸多案件中总结出来的共同教训。”西安市长安区一位公证员忠告说。

  接受记者采访的老人们也认为,轻信报纸、电视广告等推介形式、迷信高额回报是他们被“套牢”的重要因素。但他们抱怨说,虽然储蓄和购买国债仍是目前老年人选择比较多的理财方式,但储蓄收益相对较低,纳税后收益更低,而国债兑现时间长,这些传统的理财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收益高、回报快同时又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和精力的投资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不能如愿。

  “如今大街上、电视上、广播里,充斥着各式各样新鲜出炉的金融产品,但是没有什么是真正适合老年人的。”西安交通大学金融系主任李成说。他认为,养老钱由于资金数目相对少,又分散,再加上老年人理财保本心理严重,相应承受风险能力小,所以往往不受金融行业的关注。

  李成分析,传统的金融机构钟情于有钱的个人或机构,而老年人的资金分散、手续复杂,最后还挣不到什么钱;一般商业机构提供的基金之类的投资方式因为这几年表现欠佳,所以难以得到投资者青睐;至于投资领域,目前整体信用环境没有完全步入健康轨道,风险更大,根据老人的财务特点和理财心态,他们也不适宜贸然进入。

  李成建议可以学习国外退休基金管理和社区银行的模式。前者是针对普通人在职期间,把收入的一部分纳入退休基金,由特定的、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进行统一的资本运作,从而获得一定利润以供养老;后者则是针对退休人员,他们把自己的存款委托社区金融机构进行投资。这样就避免了老人本身可能遭遇的信息不对称和对市场不了解的问题。

  “要想把老年人理财做好,一要对老年人进行宣传和引导,有意识地改变他们的观念,帮助他们规避风险;二是健全金融市场环境,特别是政府要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李成说,“想要实现老年人在保护财产安全的基础上,资产有所增值,关键要改变目前金融机构服务类型与社会结构(人口老龄化)不吻合的现状,政府需要在这一方面给予扶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6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