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何晓鹏
卡夫曼在他的《伴侣社会学》一书中说到:“这是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结合的愿望从来没有像我们这个社会那么强烈,那么理想化;另一方面,渴望结合的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苛求。作为这两个矛盾的折衷就是大家不组成一对。”
这段话并非是描述婚内Solo,但它对婚内Solo同样适用。
对于这些“周末夫妻”,他们信奉的爱情就像S.H.E的一首歌曲《半糖主义》——“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若有似无的甜才不会觉得腻。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爱得来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
Solo们正是以这种信念来抗击“审美疲劳”。黑龙江省婚恋家庭研究所所长郭砾分析,一些年轻人选择婚后分开居住,是因为他们担心彼此不能白头偕老、不能从一而终,因此以退为进,来为爱情保鲜。
北京一家教育机构的外语教师刘愉与老公是大学同学,相恋五年后两人举办了婚礼,婚前刘愉以婚后分开居住作为结婚条件,而她的老公也很明白刘愉的心思——怕相处时间久了彼此没了感觉。
当然,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类似于刘愉这样的Solo男女们并非超脱其外,他们同样担心对方在自己不在身边时发生“意外”,也因此,刘愉和老公之间的短信和电话比普通夫妻要多许多,在刘愉10月270余元的手机费中,和老公的通信占近一半。即便如此,他们也认为这种分而治之的生活方式要比住在一起更能令爱情稳固。“我更担心他在还没有喜新之前就先厌了旧”,这是郭砾所接触的一个妻子在解释分居原因时说的话。
对于这种保鲜功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副主任王震宇认为,并非所有的Solo家庭都能促进夫妻感情的增长。王震宇认为类似于刘愉这种为了“小别胜新婚”目的而分居的,有可能会为平淡的婚姻生活增加一些常新的因素,从而刺激两人的感情保持鲜活状态,但是,“如果分开的原因是因为不想过多见面,主观上想清净,这就会对两人之间的关系造成危险。时间长了还可能彻底分开。”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