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有钱 让百姓敢花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 |||||||||
程凯/文 如何让中国的老百姓把自己的储蓄拿出来,消费更多的商品?这不仅是中国的财经官员想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美国的财经官员想要解决的问题。 18日,中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细则建议稿对外公布了,提到了两个增长方式的转
其实,蕴涵在“十一五”规划中的还有一个经济增长转变问题:促进外贸出口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更多的政策将导向扩大内需。也就是希望中国的GDP增长减少一些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增加一些国内消费的拉动作用。 提出这样一个转变,笔者感觉内外的原因都有。 外因是过分对外出口:一是导致出口利润率降低,表现为出口商增量不增价的恶性竞争;二是引发各种贸易冲突,比如欧盟和美国挑起的纺织品摩擦问题,美日坚持的人民币必须大幅升值问题等等。 内因则是为了让更多的中国百姓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域不平衡。按照经济学研究的经验数据,过分依赖出口有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大。在中国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这种问题的确有所体现。 上一周,美国的财政部长斯诺以及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带着一帮美国的财经高官访华,为了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他们给中国开出的最直接的药方是:让中国人少存钱、多消费。 中国的储蓄率是世界最高的,如果将个人存款、企业存款和其他类型的存款都算上,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0%左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第一。 就像上面提到的一样,中国百姓不敢花钱,一部分人是不够富裕,没有钱;一部分是预防这个预防那个,不敢乱花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总得来说,还是百姓不够富裕、百姓不够安居。 中国缺乏一个完整的退休金体系,许多城市居民和几乎全部的农村人口享受不到政府支持的医疗保健福利,大多数的百姓对高价的住房望而却步,用一句上海人的话说,“一套房子套牢三代人”。 找到了中国人不敢花钱的真正原因,就知道仅仅通过金融创新、通过发展金融信贷来多掏百姓的钱来刺激内需是远远不够的。拉动内需,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想要“安民”、“富民”,让经济增长的分配更加倾向于富民,让社会保障政策更多的发挥安民作用。 由此,再来解读“十一五”规划建议稿的第九部分就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这第九部分讲的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七条目标,每一条落实下来,就会发挥富民安民的作用,我们希望以下的建议可以落到实处: “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政策,包括“税改”、“医改”、“养老金改革”、“教育体制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都应该以富民安民为最高目标,而决不能以经济利益为目标。(20G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