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投入撬动1200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 05:3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1999年,当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时,西方航天业的一位人士说,中国的航天工业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 神舟号的每一次腾飞都点燃了中国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熊熊火焰,成为了神舟号的“后续”拉动力。
神舟技术六级跳跃 翻开神舟号宇宙飞船的“履历表”,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次升腾以及新增科技的飞跃。 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这次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该技术的效应是使发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提高发射场的效率。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及法国等航天大国后第四个拥有该项设施及技术的国家。 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 2001年1月10日至17日,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取得了大量数据。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成功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逃逸救生系统在此次发射试验中得到检验,此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三号飞船从太空带回的试管种苗,返回地面才十多天后其生长速度是正常情况的5至7倍。在神舟三号上所做的有关细胞的科学实验也对现实疗病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于2003年1月5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紧接着,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在绕地球飞行14圈、圆满完成各项科研任务后,于10月16日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我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本次发射的神六飞船,将带两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在太空停留的时间将近5天。这将是对我国“多人多天”载人航天技术的一次重要考核,也为第二阶段的载人航天计划打下基础。 神舟号催动自主创新 神舟六号飞船已发射成功,国家大概投入了多少资金,按照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原则,能为国家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10月11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表示,载人航天肯定是花钱的事业,效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效益,一个是间接效益。从直接效益方面讲,目前来讲这个效益比较小,不能指望我们在短期内靠着太空产品开发或者某些实验结果转为民用来盈利,短期内投资收益不明显。但是长远来讲,它会产生巨大的效益,比如在微动力环境下,研制出新的治病的疫苗、新的药品、开发出新的半导体材料或者其它的高科技材料,产生效益的潜力是无穷的,是直接的效益,但直接效益不会在短期内激增。 焦维新表示,在间接效益方面,载人航天涉及到冶金、电子、计算机、通信、机械等许多技术以及学科领域,比如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很多学科。发展载人航天事业为这些技术和学科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反这些技术部门或者学科的发展也会带来巨大的效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立岩教授则认为,随着“十五”规划的全面完成,神舟六号飞船选择这个时机发射,将对我国“十一五”规划乃至整个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他表示,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为1∶2。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其带来的产值则会翻番。同时,在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方面,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元到14元钱的带动效益。由此,中国航天产业的总规模已经达到1200亿元左右。 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也曾表示,神舟载人发射是大量的科技关键技术集成,涉及发射、火箭制造技术和回收、测控以及生命保障系统,带动相当多的科技产业发展。涉及到神舟飞船研制的上下游企业及技术研究机构有上百家,相关的协作单位更多达几千个,载人航天科技拉动新材料、生物品种、通信等产业快速发展。像上海这样的科技型城市从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制中获益不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杜善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太空是重要的资源。太空有在地球上难以模拟的、独特的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环境,它是科学研究的理想实验场所。我国发展载人航天,可以在太空工作,通过轨道舱、小型空间实验室的考察,在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环境中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从高空观测地球,在地球上实现不了的事情,载人航天在太空都可以实现。这对探索宇宙的奥秘和推动我国太空实验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杜善义院士说,载人航天涉及到新材料、新能源、飞船控制、测试、通信等众多系统。发展载人航天,能带动我国一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自1992年起,中国将载人航天“921工程”正式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我国政府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921工程”一期计划包括发射6艘飞船,即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实现由无人飞船发射到飞船安全载人和返回。在神六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阶段即告完成。 作者:本报记者尤越发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