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圈 > 正文
 

国际私人银行要傍中国大款 提供贵宾理财服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09:01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张正华

  近日有消息称,专门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就要开业了,如果此传闻并非“空穴来风”,那么,瑞士友邦银行将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私人银行。

  作为理财领域“超白金服务”的私人银行业务,是目前各国金融界十分重视的一块“蛋糕”。据说,私人银行是目前国际金融机构对私业务中最为高端的理财业务,是专门为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超级富豪服务的。私人银行开户金额的底限在国外通常是100万美元以上,远远高于目前我国银行贵宾理财业务的门槛。私人银行业务范围广泛,从规划投资、合理避税、遗产管理、教育信托、现金管理、继承人教育安排等都有所涵盖,而其核心在于管理。尽管一般来讲私人银行只服务于超级富豪,但是,通常意义上银行机构的私人银行服务对象或贵宾理财客户,大多数是一些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如花旗银行的个人金融定位就是在中高层,并不是超级富豪,一般在10万美元以上。

  据统计,全球私人银行业2004年共管理着约4.5万亿美元的资产,分布在日内瓦、苏黎世、伦敦、纽约、迈阿密、新加坡和香港等金融中心。西方私人银行国际化的同时也带动了亚洲本土的私人银行发展。目前,据说已经有80多个私人银行机构在亚洲市场展开激烈竞争,他们在亚洲地区所设的分公司大多集中在香港和新加坡。有数字显示,亚洲本土客户经理所管理的资产约在2500亿至3000亿美元之间。在亚洲之外的地方,如瑞士、纽约和伦敦,客户经理们管理的亚洲客户资产额则达到3000亿美元。

  近来,国际私人银行之所以看好中国市场,自有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中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条件目前已经基本成熟,私人银行业务正在或即将成为我国银行业务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在1991年至2001年的10年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近10%。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财富累积步伐加快。统计数字显示,近20年,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存量增长了200倍,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导向下,个人财富集中趋势明显,社会成员中“蛋糕分配”的非均等程度也在扩大。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和个人财富的高度集中为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尽管具备了上述条件,但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记者采访的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国内银行提供的个人

理财服务还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缺乏实质内容,在业务品种上,提供交易和保值的产品多,提供增值的产品少,特别是缺乏资产管理的含义。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资产管理,包括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既要有固定收益产品,包括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贷款等,还要有丰富的投资基金、
股票
和金融衍生产品;银行既要综合考虑客户在税务、保险、
房地产
、艺术品投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又要分析客户的财产结构,为客户提供长期财产组合方案。这些产品和服务在我国目前都很缺乏,不能为私人银行业务拓展提供有效的工具。

  国际著名战略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集团和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近期分别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从世界角度看,私人银行业前景看好。从目前看,最大的增长潜力将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市场上那些资产在1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的新兴富人。

  在麦卡锡“中国个人金融服务市场”的调查中,家庭年收人为4300美元以上的大约3000万户中国家庭可以称做“中、高收人家庭”,而其中的4%,即120万户家庭拥有高达10万美元以上的存款。这些富裕家庭的存款实际上已占中国个人银行存款的50%以上。但迄今为止,由于我国银行所提供的理财服务还很有限,这些资产大部分仍是以低收益的存款形式在国内银行的金库里长眠不醒,而这样的日子,想必会随着国际私人银行在我国理财市场上吹响的号角声而变得屈指可数了。

  中国数量激增的百万富翁将是今后银行理财金融产品的主要顾客群之一。对我国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私人银行业务从业队伍,积极引入和完善国际个人理财规划师(CFP)资格认证制度,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管理意识,负有责任感,并且熟悉各种金融产品功能和具有较强市场研究和客户开发管理经验的个人客户经理队伍。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解决我国金融机构如何保证私人银行业务私密性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