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花旗帝国:金融奇才桑迪•韦尔传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13:28 《卓越理财》杂志 | |||||||||
文/王英姿 《花旗帝国:金融奇才桑迪•韦尔传奇》[(美)莫尼卡•兰利 中信出版社]是一部精彩的人物传记,它为我们展示了金融奇才、花旗集团董事会主席以及前CEO 桑迪•韦尔惊世骇俗的传奇经历。
桑迪•韦尔是一位“金融类企业兼并重组的行家”,正是因为他成功运作了一个个令人目眩的兼并收购活动,才使他从一个华尔街的边缘人一步步地坐上了这家“百年老店”——美国花旗集团总裁的宝座。华尔街是一个被贵族气氛笼罩的地方,然而桑迪•韦尔——这个东欧犹太后裔却克服了无数艰辛和根深蒂固的偏见,成功打造出全球最大的金融帝国,并因此而获得全美“2002年最佳CEO”的称号。 本书作者莫尼卡•兰利历经500次的第一手采访,她不仅以精彩的笔墨描述了桑迪•韦尔在华尔街的成长过程,而且,在字里行间也深刻揭示了桑迪•韦尔成熟的管理、并购理念。在书中,我们既可以领略到桑迪•韦尔愈挫愈勇的信心,也可以体会到他创意不断的活跃思想,和他务实执著的管理风格。 风起于青萍之末 在桑迪•韦尔继承父亲创办的家族企业的梦想破灭之后,他来到被誉为“赚钱乐土”的华尔街。在吃了一连串闭门羹之后,桑迪才意识到,金融圈子内的银行和证券公司把这里当成了与其他行业截然不同的世外桃源。只有那些出身好、有钱、衣冠楚楚、人缘好的人才可以进入该行业。几十年来,华尔街被这样的大公司所主导,而这些公司的管理者和交易员们喜欢从那些有名望的家族和社会圈子中选择自己的同僚,并且公开或私下里抵制黑人、犹太人和女性。他们当中许多人毕业于同一所大学,甚至把他们的基督教溯源到五月花号船上去。桑迪•韦尔在华尔街的奋斗就从一个跑腿的小弟(Runner)开始了。 披荆斩棘杀出血路 1960年年末,桑迪•韦尔联合了其他三个和他同样命运的犹太后裔在华尔街建立了第一家公司CBPW公司,是以他们四个人的姓氏命名的。桑迪•韦尔当时是一个不修边幅、害羞和不擅社交的人。他更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在文件中挖掘信息。他愿意花大量的时间阅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寻求那些企业中有好的增长率、债务杠杆、利润额以及其他财务细节的不知名公司,这将预示着很好的投资机会。四位合伙人苦心经营,因为他们明白:CBPW公司凭借的是业绩而不是公关来追求成功的。 老鼠吃大象 桑迪熟悉公司业务的各个方面。他深知:谁真正控制了核心地带,谁就有可能控制世界。而桑迪认为,当时的核心地带就是公司的后台业务。虽然很多同行并没有在意后台业务,但桑迪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核心地带”。 在股市的繁荣时期,桑迪的公司加强了后台部门的投资。而随着繁荣时期的结束,股票市场骤然萧条。桑迪认为,应该采取更加迅速而果断的应对策略。“我们是没有办法控制收入的,收入是随着我们控制之外的因素变化而变化的,但是我们可以控制支出。”桑迪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资质能消减公司的成本。 凭借其优异的后台管理业务,桑迪的公司完成了第一次老鼠吃大象,并购了一个规模、业务和名气都比他们大得多的公司海丝顿公司,它曾经是肯尼迪总统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聚敛家财的地方。因为桑迪的推理和知识打动了他的合伙人,桑迪被授权去谈判。 在接管海丝顿公司后,桑迪直接参与其管理混乱的后台部门的改造,他要求后台各部门经理每周必须向他做一次总结汇报。每周二一大早,桑迪会向大家公布上周的收入、失误、利润和开支,他会大声斥责一个紧张的家伙,同时也会不断提出问题,发现细节。 严控成本 桑迪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使公司在华尔街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当时佣金受法律限定,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公司能在经济景气时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在经济不景气时损失较小。但是在1975年5月1日,华尔街固有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固定代理佣金被取消。突然间,经纪人可以随意向客户收取代理费用,真正的竞争在华尔街出现了。 但没有比桑迪更强有力的竞争者了,因其低成本体系,公司可以向大投资者开价较低仍能赚钱。实际上,华尔街自由市场的建立推动桑迪的公司在当年获得了最佳业绩。 在一位来自华尔街的副手第一次参加桑迪的公司会议时,这位习惯了日内瓦式公寓的职业经理人得知,自己要和另一位主管住在一个房间后,对此感到很不习惯。但是,他终于知道了桑迪获得巨大成功的秘诀了:不是几毛几毛地节约,而是几分几分地节约。 高处不胜寒 继成功收购海丝顿公司之后,桑迪作为CEO收购了希尔森公司,这使桑迪的公司成为华尔街的第五大公司。此后,希尔森公司又收购了洛布罗兹公司。正在桑迪春风得意地与美国运通公司商谈合并,觊觎运通CEO宝座时,他的美梦破灭了。在完成了与运通公司的合并之后,桑迪被运通公司的新教徒后裔们架空了。最后他只有选择离开。 狂飙突进的收购潮 流放在帕克大街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桑迪毕竟已经成为一个华尔街上的“兼并重组大鳄”。一家叫商业信贷公司的两位财政主管主动找到他,希望桑迪能将商业信贷公司收购。最后,在1986年9月12日,桑迪个人投资700万美元购买了商业信贷公司的股票,并成为商业信贷公司总裁办公室的新主人。 在桑迪的明星团队配合下,开始了一系列收购狂潮:完成接管Primerica公司,并购旅行者保险公司,买下老牌华尔街投资银行———所罗门·美邦公司,从而组建了“财富500强”前40强的旅行者集团。 桑迪·韦尔又把目光投向了花旗银行。他以闪电般的速度在四个星期内和花旗银行的CEO 约翰•里德就合并达成共识,里德作为世界知名的银行家把世界带入了ATM机和全球银联时代。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对等合并为花旗集团,合并后新产生的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公司,桑迪担任一段时间的联合CEO之后独占CEO的职位。 在桑迪·韦尔执掌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团花旗集团之后就更不需要去寻找生意,很多情况下,生意都会送上门来的。波兰政府打电话给花旗集团邀请它收购波兰银行,墨西哥的银行也希望花旗集团收购……这些生意滚滚而来。 2001年,在桑迪·韦尔68岁生日时,他的部属们送给他一个掌上电脑,只要按一个键,这个电脑就可以说出不同语言的句子,其中就包括:“嗨,我是桑迪·韦尔,我想收购你的公司。” 花旗集团的总资产已经增长到1兆亿,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世界上任何一家打算出售的公司都知道它是一架收购机器。这台机器可以说是桑迪·韦尔组装的。 2003年末,桑迪•韦尔宣布辞去花旗集团CEO职务,保留花旗集团董事会主席到2006年。 (作者单位:北京财智工作室,联系方式wyz1505@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