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陷入怪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10:58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记者 金立新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实际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不新鲜的话题却被一提再提,足见其解决的难度。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数的99%,就业人员数的75%以上,新增工业
数年来,有关管理部门对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意见和要求不可谓不多,力度不可谓不强,但问题却总是难以解决。 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并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02年8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指导性意见,要求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并先后三次扩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浮动利率;2004年5月17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复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小企业板……但在如此高密度的政策支持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呼声仍旧不绝于耳,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慎贷”、“贷款门槛过高”等说法也随之而来。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却倍感冤枉。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去年7月举行的“中国金融国际年会”上明确表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申请的满足率也相当高;即便是一直被认为数量不多的投向农村地区的信贷业务,在国际比较中也处于一个很不错的水平。 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大呼融资难,另一方面是国家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力度,统计数字显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申请的满足率相当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怪圈”就这样形成了。 “怪圈”的形成首先在于认识和理念。融资是一个包含范围很广的概念,涉及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有数字显示,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业主资本大约占30%左右,股权融资占到18%,金融机构贷款占到42%。但在我们考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银行贷款。 对于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专家学者已经给出了很多方法,如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力度、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等。虽然中小企业上市的大门已经开启,但因为股市中的种种问题,直接融资并不能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方式,而发行企业债券等对于中小企业更不现实,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任只能落在银行肩上。 银行也是企业,而银行金融风险不仅对银行自身,甚至对整个国家经济直至社会秩序稳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有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整个企业融资体系中,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方式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这一现象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银行在国家整个经济运行的波动中推波助澜。当整体经济向上运行时,银行大量放贷推动经济过热;当经济运行迟滞或向下时,银行收紧贷款又使企业雪上加霜。但这并不是银行的过错,而是整个金融体制的问题。因此,在中小企业贷款的整体“生态环境”没有有效优化之前,加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不仅会为未来我国金融、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埋下隐患,而且将进一步加大间接融资比重,不利于经济的稳健运行。 目前有观点认为,应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中小商业银行,但这似乎也并非上策。目前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并不缺少中小商业银行,增加商业银行的数量不利于解决我国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现象。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方式也很容易出现打着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旗号,在取得金融牌照后另行其事的现象。 中小企业的信贷“生态环境”完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金融企业单方面能够完成的。从金融服务的角度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不是令商业银行迎难而上,而是在金融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风险明显要大于大型企业,银行不是风险投资,恰恰相反,银行的经营当以稳健作为第一要务。因此,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当从金融体制上,建立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梯次结构。按照风险基金、产业基金、银行信贷的顺序依次进入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风险中小企业,这样既满足了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又避免了银行承担巨大的金融风险。 但事实上,目前我国风险基金和产业基金的发展基本上等于零,坐等风险基金和产业基金的成熟再去发展中小企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在现有的金融企业中,利用政策的引导加大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比重,特别是加大非银行金融企业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引导。而在现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令信托担当起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的角色,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