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圈 > 正文
 

中国理财师无需追求海外认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18:48 卓越理财

  文/王峰

  随着国内理财业务的蓬勃发展,对理财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去年起,海外各种理财师认证培训体系先后在国内登陆,中国理财师培训市场上演了一出群雄逐鹿的好戏。然而一年过去了,我们看到的是,国际理财师认证培训体系似乎并不十分符合国内理财市场的真正需求。所以我们认为,尽管中国理财师非常需要进行理论和业务方面的培训,国际理
财师认证培训体系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个人理财规划师最早出现在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不同领域的金融服务专业人士针对个人在事业发展不同时期收入、支出状况的变化,一起为客户提供储蓄、保险、投资、税金、财产继承及经营等领域的解决方案。7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对理财专家的职业资格认证。现在国内流行的各种国际理财师认证培训体系,多是发源于此。

  近年,中国个人投资理财概念方兴未艾,一些在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长期从事金融投资的专业人士实际已经成为中国最早的理财师,他们面对中国本土客户,从事客户熟悉的本土业务,遵守国内的行为道德准则和金融产品评价标准,根据国内客户的文化习惯开展业务。而国际理财师认证培训标准的培训课程主要依据国际金融行业的特点和规律来编制,主要参考地域是美国和中国香港,由于这些地方的的金融环境和金融政策与国内有很大出入,而国内金融市场和客户偏好在很大程度上有自己的特点,甚至与国际理财师认证培训标准相矛盾,所以造成很大的问题。

  自去年4月起,本人就开始为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培训国际认证理财师,从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些认证课程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并不实用。比如金融产品投资方面,海外的金融衍生产品非常丰富,既可投资也可避险,而国内金融衍生产品几近空白,理财师连金融衍生产品的原理都不懂,而且由于没有真是产品可操作,所以即使听明白原理也无法真正理解,就更不会将其运用于理财。而国内理财师急于希望知道的问题,诸如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价值分析、评价标准等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国际理财师认证培训标准中又从不涉及,造成了“所学非所需,所需无所学”的现象。另外,由于海外金融市场经纪业务发达,客户往往具备了与自己的投资理财师交流投资偏好的心理准备,而国内此类事情属于个人隐私,如果理财师向客户询问,往往把客户吓跑,所以,在国内开展主动金融营销相对困难。而国际理财师认证培训标准以发达金融市场情况为出发点,所讲授的待客原则和方法在国内基本不适用,造成很大的浪费和不好的效果。

  本人认为,中国本土的理财师所面对的市场环境,造成了他们所最为关注的问题是怎样得到客户信赖,使客户能够听取他们的的投资规划建议。在国内目前这种金融产品知识并不普及,经纪代理并不发达的情况下,理财师要取得客户的信任,最为重要的是要对市场上的各种金融产品非常熟悉,最好能够接受所有金融和投资领域的专业培训,而非一方面的培训或粗略的综合培训;其次,理财师要值得信赖,应该对经济状况和金融市场有深刻的认识,一个不知道QFII是什么的理财师决不是好理财师;最好的理财师还应该具备非金融方面的知识,最起码要有此类知识的来源,比如生活知识、购物常识、教子经验等等,只有在各个具体领域都有一定的经验和见解,才能保证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是合理的。

  以上素质,并非一纸国际理财师认证所能提供,它需要理财师自身的不断努力和自我完善。中国理财师需要的是适合国内环境的理论和业务方面的培训,这也是提高国内理财业务发展水平的关键。

  (本文作者曾经为国内多家金融机构培训高级理财人员,有丰富的相关经验,对国内理财业务的开展也有独到的认识)


  爱问(iAsk.com)理财师 相关网页约18,086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