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呼唤金字塔尖建设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 17:51 新闻晨报 | ||||||||
人才紧缺四大因素 外资银行加快本土化进程 外资银行在国内发展遇到最大的困难是难以适应中国的国情,主要表现为对客户信用难以评估、对政策解读不够透彻、和政府联系不够紧密。
上海国际银行金融学院院长赵晓菊教授认为,那些既熟悉中国国情,又熟悉国际惯例,并兼备管理经验和语言优势的人会非常受欢迎。外资银行大量招募的本土人才包括商业理财经理、营运主任、客服经理、客户关系经理、投资顾问、个人理财顾问、面向个人金融服务以及面向中小型企业服务的经理级别人才等。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王振也表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寻求大量本土银行业的成熟人才,将是他们的主要招聘目标。 银行业和相关业务迅速发展 银行业在上海的扩张迅速,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抢滩上海,并逐步突破地域的限制,至2006年底,人民币业务经营范围也将取消限制。据了解,一般一个分行的组建需要6-7个工作人员,随着业务扩大,则至少需要20人以上。 相关教育培训相对滞后 教育层次低,力量分散。目前,与银行业相关的专业比较多,比如金融学、金融会计、国际金融等等,但是专业跟风趋势明显。毕业后,发现专业虽然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和技能却雷同。赵晓菊教授表示,院校培养的人才与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有差距,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他的知识结构及其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都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的继续培训和学习。 人员的自我淘汰需要填补 赵晓菊教授谈到,国有银行纷纷进行相关人事调整,不少知识结构陈旧、能力不足或年龄老化的人已被淘汰或调整调离业务岗位,空缺的岗位需要填补。股份制银行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不少岗位需求。 只有了解目前的人才需求趋势,才能更好可持续发展的行职业规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