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赔付费用逐年攀升 车险业或面临整体亏损

2013年08月02日 08:44  中华工商时报 

  汽车社会的到来,车险界也喜忧参半,喜的是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拉动车险保费规模迅速增长;忧的是交通事故率不断上升,占据财险市场75%左右的车险险种面临考验,车险费用率和赔付率不断上升,车险经营效益持续下滑。

  新手增多,出险率高

  据悉,目前,全国驾龄不满1年的实习驾驶人近3000万人,占机动车驾驶人总量的11.3%。2012年,驾龄不满1年的驾驶人交通肇事导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2.6%和25.7%,死亡人数占机动车驾驶人肇事总数的15.4%,比2011年高出3.7个百分点。特别是在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违法会车、违法占道行驶等违法导致的事故中,驾龄不满1年的驾驶人肇事明显居高。

  这是中国人寿财险关于北京市场车险分析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驾龄不足1年(12个月)的司机出险率为59.42%;1年以上、2年以下驾龄的司机出险率为31.58%;3年以上、5年以下驾龄的司机出险率为29.83%。

  案件赔付费用逐年攀升

  在交通事故率上升的同时,保险事故案件赔付费用也在逐年上扬,这一趋势更推动了车险赔付率的攀升。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物价指数和医疗费用的上涨以及人均收入的提高,大幅度地拉升了交通事故中人员伤亡赔付标准。汽车市场发达的地区,肯定是收入水平、物价指数高的地区,比如受伤误工补偿,北京、上海、广州等汽车较为普及的城市要比西部地区高出许多倍。据统计,近十年间,我国交通事故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达到10.9%。2011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就高达20多万起。人伤案件费用也在逐年增加,而车险费率未做相应调整,是赔付率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故车维修成本也有较大差别,据记者了解,随着4S店的普及,投保人出了保险事故,大都要求去4S店维修,而维修成本往往要比普通维修厂高出一倍以上。

  上述业内人士还透露,目前,保险市场上的绝大部分保险公司都以大力追求经营规模、片面追求保费为目标,在保险市场公司不断增加、保源有限增长、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公司迫于业务压力,展开非理性价格竞争,导致车险“高返还、高手续费、低费率”现象愈演愈烈。不仅增大了承保标的的风险系数,降低了台均保费,同时,也给事后的理赔工作带来诸多隐患,引发了可能产生的不必要的矛盾,使承保效益进一步降低。

  “我们下半年的重点任务就是,严防车险理赔渗漏和欺诈。”一家财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车险诈骗案件数量越来越多,直接造成车险赔付率直线攀升,成为目前车险行业的一大挑战。

  车险业仅有不足5%的利润

  国内部分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直线上升,承保利润率濒临盈亏平衡线。居高不下的费用率和赔付率,是财险公司盈利能力下滑的两大祸首。

  据悉,2012年前三季度,车险业务综合赔付率为62%,综合成本率为95.46%。平安产险一位专业人士向记者介绍,2012年平安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5.3%,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车险综合成本率如若突破100%,就预示着车险业务的亏损。依此数据分析,我国车险业仅有不足5%的生存空间。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交通事故率再上升3-5个百分点,全国车险业很可能面临整体亏损的严峻局面。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中国车险保费收入为4005.17亿元,据各家财险公司2012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占据车险市场份额68%的三巨头——人保财险[微博]、平安产险和太平洋产险,车险利润率分别为3.19%、3.53%和2.28%。三巨头车险平均利润率为3.13%,而2011年的承保利润率为4.37%。2012年和2011年相比,三巨头车险承保利润率下降幅度达到了28.37%。中小型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太平财险2012年车险保费收入62.76亿元,承保利润为498万元,利润率为0.08%;天平汽车保险2012年车险保费收入45.85亿元,亏损306万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公布瓜农死因:外力诱发血管破裂
  • 体育亚锦赛男篮一队11年首负韩国 3分14投0中
  • 娱乐曝周迅霆锋已发展2年 柏芝挟双子做筹码
  • 财经百城房价连涨14月 中房协上书要求稳预期
  • 科技摩托发布Moto X:主打定制与体验 图集
  • 博客司马南:我朋友也有信王林大师的
  • 读书数额巨大遭质疑:中国对外援助60年变迁
  • 教育南京一大学生威胁老师给高分 高考录取
  • 罗天昊:“大陆经济”走投无路?
  • 齐格:美国如何惩办丑闻企业
  • 叶檀:政府纵容过剩产能
  • 刘杉:政府担心房价与债务危机共振
  • 陶冬:手头有钱现在该放在哪里
  • 水皮:楼市调控口径为什么会大变
  • 孙立坚:宏观经济四大问题的政策建议
  • 赵伟:克强经济学必须直面的一道难题
  • 江濡山:钱荒背后的金融黑洞有多大
  • 周天勇: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