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保险业做大做强
——访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
本报记者 田丽
中国保险业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全国共有保险公司69家,国内最大的3家保险公司已相继在境外上市,获准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已有37家。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中国保险业如何发展壮大,记者专访了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
37家外国公司入驻保险业开放中受益
记者:在我国保险业开放之初,曾有人惊呼“狼来了”。目前,在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已达37家,在新的市场格局中,中外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有哪些新特点?
吴定富: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后,其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对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保险业无疑是很大促进。目前,中外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保费收入,外资公司在我国保险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财富》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保险公司有46家,其中27家已在中国设立营业机构。二是外资保险公司在经营战略、公司管理、产品创新、营销体制、人员培训等方面先进的技术经验,对中资保险公司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三是相互合作、学习、促进成为全面开放下的国内保险市场的主流。
随着保险公司境外融资和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在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将逐步融入国际保险市场,成为国际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决“水土不服”我们需要学会包容
记者:您曾鼓励保险公司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发挥战略投资者在监督制约、转让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请问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是否已发挥预期作用?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
吴定富:国内有些保险公司通过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确实在监督制约、转让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效果十分明显。如华泰财产保险公司从2002年与美国ACE集团合作以来,变化非常明显,包括完善公司治理,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强化风险管控、引入先进技术、提高承保能力、加强专业培训和提高全员综合素质等。
所谓“水土不服”,我认为,不但有境外投资者不熟悉中国国情的原因,也有中方公司怎么对待这种合作的心态问题。作为国内公司,首先要真诚相待,相互尊重,发挥专长,共同受益。其次要有开放、包容、学习的态度。
四大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记者: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中国保险业发展重点是在哪些领域?这些领域是否会有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吴定富: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保险业重点将在农业保险、企业年金、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四大领域,组织力量,同国际公司共同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首先是农业保险。我国现有3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1家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形成了由一般财产保险公司、专业性保险公司和相互制保险公司等多种市场主体共同经营农业保险的局面,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农业保险产品达160多个。其次是企业年金。我国企业正在进行深层次改革,如何使改革顺利进行,下岗工人得到生活保障,除了国家正常保障以外,还要靠市场机制解决。三是责任保险。从1998年至2003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的各类责任保险金额达7万亿元,支付赔款62亿元。由于种种原因,责任保险发展仍比较薄弱,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今后发展责任保险的基本思路是“市场导向、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社会联动”。四是健康保险。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健康成为人们关心之最,保险在其中大有可为。
发达国家在这四个产品方面,有很多经营理念、产品技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将在这些方面充分引进和借鉴国外经验。
防范化解风险构筑五道“防线”
记者:近年来,中国保险业提出要“做大做强”,并首次明确提出,现代保险业应具备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保险业应如何进一步发展并充分发挥这三大功能?
吴定富:从整体上看,我国保险业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保险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国有保险公司改革还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公司治理还不完善,在转换机制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当前,保险业发展的形势很好,但存在的风险隐患也不容忽视。为保证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将把风险防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建立以公司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的防范化解保险业风险的五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