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中华保险全面解禁 2013年或新设2至3家分支机构

2012年12月14日 02:19  国际金融报 微博

  本报记者 黄晶华

中华保险全面解禁2013年或新设2至3家分支机构

  被视为中国产险市场体量最大的一次战略重组宣告完成。日前,保监会下发《关于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金的批复》称,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中华保险全部特种债券以1元/股的价格转换为78.1亿股股份。中华保险注册资本变更为153.1亿元人民币,东方资产以51.01%的控股比例成为中华保险控股股东,保险保障基金列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4.82%。

  对于中华保险而言,这段历时5年的重组之路充满坎坷,且细节鲜有人知。上一周,他们终于打破昔日的沉默,公司董事长李迎春独自面对数十家媒体记者,详细通报了2007年至今中华保险的重生之路。

  起死回生,注资助偿付能力达标

  2007年,中华保险出现巨额亏损,经营方式粗放、管理水平落后、偿付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暴露,公司陷入经营困境。2009年3月,保监会正式向中华保险派驻“加强内控工作组”,开始对该公司进行全面的风险处置。

  在新闻发布会上,李迎春跟记者回忆起那段“困难”时期说:“2009年时,中华保险确实面临着倒闭风险。但经过全面系统的治理整顿后,2010年,公司的经营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综合成本率降至97.3%,实现净利润8.5亿元。”

  2010年8月,内控工作组撤出中华保险,公司成立了新董事会,组建新经营班子,李迎春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从保监会调任中华保险董事长。

  “我们提出了‘二次创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计划通过10年时间,把中华保险建成一家创新型、多元化的保险集团公司。”李迎春说。在二次创业的开局之年,也就是2011年,中华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09.55亿元,综合成本率89.3%,同比下降7.9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27.69亿元,23家分公司全面实现盈利。

  随着经营情况的逐渐好转,中华保险的重组工作迎来重大转机。2012年3月,保监会核准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以60亿元资金向中华控股进行注资,2012年8月28日,中华控股与东方资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即东方资产通过债转股形式向中华控股注资78.1亿元。10月22日,经中国保监会审批,中华产险的注册资本金已达到145亿元,按注册资本金计算,居财险公司第二,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50%以上,达到偿付能力充足Ⅱ类公司标准。

  解禁之后,重启分支机构设立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偿付能力问题的解决,保监会对中华保险由于偿付能力不足设置的各项监管措施也得以全面解禁。

  11月23日,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全面解除对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管措施的批复》,解除了对中华保险实施的限制业务规模、不得设立新的分支机构、不得提升原有分支机构层级、不得向股东分红、禁止购置房地产、禁止购置大额固定资产等监管措施。

  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公司基本未再设机构,2009年以来,很多机构也已经关停并转,目前在全国还有12家分公司没有机构,没有形成一个全国的服务网络,给客户服务带来不便。

  李迎春向记者透露,2013年,中华保险将根据监管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可能适当地要在全国新设2-3家分支机构,通过3年时间,逐步形成一个合理的全国性网络。

  而对于被解禁的其他方面影响,李迎春表示,“还是要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以及整个发展战略,逐步地向前推进,不会一哄而上。”

  引入战投,保险保障基金择机退出

  5年中的另一个细节同样不能忽略。李迎春告诉记者,从2007年曝出巨额亏损起,中华保险就开始引资工作,并得到国内外多个投资者关注,法国安盛保险、法国安盟保险和英国皇家太阳保险3家外资公司参与了最后一轮竞标,法国安盛保险最终胜出。但是,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让重组“胎死腹中”。

  如今,东方资产终于“入驻”,这对于中华保险而言意味着什么?

  “这并不意味着中华保险引入战略投资者就此结束了,其实,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东方资产的进入让公司资本金更加充实,在关键时刻及时解决了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李迎春告诉记者,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中华保险一个长远任务,未来选择的重点和着力点会放在对公司的整个文化建设、产品建设、理念建设等方面。

  “特别是,引进一些国际同行,从而在产品开发上给予公司更大帮助,比如,在巨灾保障产品设计等领域。要知道,中华保险诞生于兵团,起源于农险。未来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是看其能否为公司带来创新产品,弥补短板。因此,财务投资并不是下一步非常迫切需要引入的。”李迎春说。

  李迎春进一步向记者透露,对于与国际战略投资者的接触,已经有一些潜在对象,但都还没有进行实质性谈判。至于业界关心的保险保障基金退出时间表,他表示,“保险保障基金不可能长期持股,什么时间退出,目前还不了解,保监会和保险保障基金会选择时机。我个人认为,这个时机的重要标志就是以中华保险真正潜在风险已经完全化解,保险保障基金就可以安全退出了。目前而言,虽然经营向好,但历史包袱还是有的。”

  不过,李迎春也很自信地表示,公司或将在“2014年-2016年”第二步战略阶段彻底甩掉历史包袱。“从今年年底来看,公司整体亏损还有近80亿元,按照每年实现经营利润26亿-30亿元计算,我们将在3年内彻底甩掉历史包袱。这个目标有望能提前实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北京地铁连续发生女乘客被划伤案告破
  • 体育世俱杯-托雷斯连续破门 切尔西3-1进决赛
  • 娱乐晶刚大婚一月婚变动刀?霍启刚会嫩模
  • 财经机构指五粮液洋河等龙头酒企塑化剂超标
  • 科技iPhone 5大陆开卖:货源充足 售5288元起
  • 博客日本选出年度汉字 明星婚宴送多少红包?
  • 读书国殇日:勿忘中日历史惨痛黑镜头
  • 教育小学流行奢华生日会 包间摆酒收百元礼物
  • 育儿男孩被幼儿园老师用椅子打骨折(图)
  • 罗天昊:垄断必亡国
  • 刘泳华:乔丹体育反诉乔丹是在挥刀自宫
  • 洪平凡:欧元区机制脆弱性的根源在哪
  • 叶檀:20亿村官的食利链条
  • 孙立坚:QE4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 宋文洲:我为什么没有改国籍
  • 谭昊:为何公私募冠军的业绩如风中之烛
  • 安邦智库:中美金融婚姻的几条纽带
  • 曹凤岐: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陶冬:猪肉正在关闭降息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