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 > 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6 > 正文
 

国研中心主任王梦奎:中国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 12:17 新浪财经

  

国研中心主任王梦奎:中国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作大会主题报告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6年4月22日,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6国际学术年会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又快又好,做大做强,十一五时期中国保险业的创新之路”。以下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作的大会主题报告:

  王梦奎:尊敬的论坛主席、尊敬的吴定富主席、各位来宾,我对这次论坛召开表示祝贺!非常感谢主席给我一个发言的机会,我想利用这样的机会,讲一讲中国社会经济政策发
展的趋势供大家讨论中国发展问题,讨论中国保险问题的背景资料和参考。

  现在大家已经都越来越清楚看到,自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样目标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政策正在有步骤的进行适当调整。以积极姿态来适应现阶段的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概括的讲,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和谐,以及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是中国当前,中国进入相当长时间政策调整的主调。

  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目前还保持着很好的发展态势。这是大家都公认的。同时大家也越来越多注意到,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在大的潮流中,有许多令人眼花心乱的矛盾的现象。

  第一是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一方面现在经济发展,物质经济基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雄厚。

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量、交通运输能力的增长,都是过去所不可想象的。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规模迅速扩张,能源、水、土地和其他的重要自然资源,需求量急剧上升。资源的约束,环境的压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烈。能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的挑战。

  第二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纵向比较,全国各个地方经济都有很大的发展,城乡收入正在明显地增长,另一方面,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明显扩大。能不能实现全国的协调发展,也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的挑战。

  第三社会发展滞后。一方面就业在扩大,贫困人口在大幅度减少,各项社会事业在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教育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失业率在上升。能不能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也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四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当中保持着社会的稳定。这种社会稳定也是继续推进发展,推进改革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社会在分化,收入差距在扩大,有许多深刻的社会矛盾。能不能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推进现代化建设,也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的挑战。

  中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有一些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具体政策的偏差和实际工作的措施不够有力是有关系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当中,在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当中,伴随着产生的是与之俱来的,带有中国发展阶段的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说有它的必然性。如果说在前几年,我们对于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这一点还感受不那么深刻,那么,现在人们对于我们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点认识就深刻多了。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放在任何国家都是矛盾比较突出的时期。中国有十多亿人口,既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发展很不平衡,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这样广泛领域的根本性的社会变革,必然是矛盾重重的。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是成长中的烦恼,是发展中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社会中发展的问题,国家在最近提出两个大的战略构想,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发展理念的进步,也标志着政策调整的方向。

  我们不能说,过去完全没有注意科学发展,完全没有注意社会和谐,不是这样的。而是说,现在确实到了突出的提出,突出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若干重大的政策措施,十一五规划集中体现了这样的政策导向,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政策导向,我认为将会显示出以下五种发展趋势。

  第一,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主要困难,不在于速度上不去,不在于继续争取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是在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于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年平均7.5%,明显低于过去五年实际达到的9.5%的增长速度。同时,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扭转过去五年单位产出能源消耗大的局面。这样一种规定,是对经济增长适度回落的一种预期,也表明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一种政策导向。我们将会长期面临经济增长同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快速的推进,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在大规模的开展,正是资源消耗高峰阶段,矛盾更为突出。根本的出路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现在已经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这就要求,在各个方面得到贯彻,采取更为有利的政策措施。包括推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立法政策,以及进行全民族的可持续文化的教育。包括德国、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在工业化过程当中,总是经历一个单位产出消耗增高的阶段,但是这种峰值从英国工业化开始,到上世纪末在下降,正是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发展的转变,我们希望体制的改革,既希望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二,更加注重知识落后地区和农村的发展。要继续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方面转移的作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东部老工业基地振兴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已经开始见到成效。这是中部发展的政策措施正在制订当中。2000年以来,中部、东部和西部差距扩大的速度有所减缓,原因是国家对于落后地区投入在增长,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速度在加快,以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在增强。支持农村经济这些措施都是大部分的有利于西部的。当然现在还不能说地区扩大的这种差距,扩大的趋势。缩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可以说,政府在实现新的发展方面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在支持农村发展方面,制订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采取了全部减免农业税的政策,并且把农村的义务教育纳入进来,对农村的公共卫生、医疗和社会救助投入在增加。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在短期内难以缩小,新农村建设是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变。但是施行支持落后地区发展,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将会有助于抑制差距扩大的趋势。在发展不平衡的当中形成比较协调的一种发展格局。

  第三,更加注重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为主体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不能动摇。但是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会自动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过去五年在十五期间,经济增长指标大部分都达到了,甚至远远超过了要求,但是在环境保护和其他的社会发展指标上,没有达到十五计划的要求,这就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方面。而十五计划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方面,甚至没有提出量化的要求。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是目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注重社会发展首先要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包括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医疗以及义务教育。保险事业的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十一五规划把经济增长指标从过去的约束性改为预期性,而在社会发展方面,规定了带有约束性的很多指标。反映了国家规划更加关于民生,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导向。但是,因为在争取经济更高的增长速度和实现社会协调方面,有许多两难的政策选择。现在许多地方,还在偏重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和谐的问题解决重视不够,所以重视落实政策,还要费相当大的能力。

  第四,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各阶层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发展和改革的成果。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注重社会公平是现阶段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基本方针应该是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堵塞灰色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帮助低收入阶层。在这些方面,都有不小的政策空间,也还都需要制止,制订具体的政策。我们现在面临非常巨大的政策环境,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所带来的问题,也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带来的问题,有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没有完全消除存在的问题,也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一些积极的社会成果,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流失所带来的问题。

  加上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走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公众对不平等的问题特别敏感,更加强了政策选择和把握的难度。我认为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抽象的和超历史的。每个时期,只能够提出和解决,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任务。只有每个特定时期可供人们选择利大于弊的比较好的体制和制度。把市场经济提高效率方面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追求公平的本质结合起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衷。也许永远做不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但是不断地努力,可以逐步接近或者趋近这样一个目标。

  现在,经济体制和经济条件机制在完善,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加大了帮助低收入的力量。工作做得好,许多问题可以解决比过去更好了。

  第五,需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体制保障,是下一阶段改革的着力点。二十多年来的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发展的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正确的选择,深化改革,解决社会问题,要在这个大方向下进行,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对经济的管理,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经济政策,加强公平服务,健全公共财政,并且完善相关制度。如果说,过去有不足之处,我认为那就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对于政府,特别需要加强公共服务这一点重视不够。公共财政投入和实际工作安排相对比较薄弱,这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随着多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现在中国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从过去的所谓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我们过去以单位为基础的那样一种社会管理体制,现在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社会管理体制需要改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应该是推动社会流动的渠道,推动社会有序的变动,增强社会的活力,维护社会的安定。企业改革要建立对各阶层,企业内部各个阶层都有激励又有约束的体系,各类企业都应该学习,都应该实行劳资两议的政策。科学社会发展和谐,是发展理念和政策目标,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个实践过程。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现在讲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一部分。因为用二十余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在刚刚过去了五年,既使在2020年,我们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这样的预计目标之后,也还是要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道路,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现在取得的成绩还是非常初步的。

  当然,我们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把中国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但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我们可以克服困难,减少风险比较顺利地走上现代化。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其他国家互利共赢当中,谋取自身发展,谋取中国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重要变化,是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们必须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谋发展,要解决外部资源的稳定问题,扩大国际市场的问题,提升我们在国际当中的地位问题,以及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问题。

  来自外部的风险,也随着我们经济关系化程度的增加而增长,这个风险往往具有突发性,包括国际金融风险,以及在国外的资产安全,资源和国际运输的保障等等方面所存在的风险。所以健全风险防范的政策和机制,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的条件。现在随着我们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随着贸易顺差的增加,

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在国际上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包括来自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的压力,我们需要妥善应对。国际贸易当中争端和摩擦,应该在世贸主义框架内通过谈判协商得到解决,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符合世界发展的需要。因为科学发展的,社会和谐的中国将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想这正是现在全世界对于中国这样一种新的政策方向表示欢迎的重要的原因。我不能耽误大家太多的时间,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