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先生去年到银行存款,不小心被误导,存单变成了保单,之后经与保险公司交涉,并最终达成协议——一年后由保险公司退还他本金。不久前,协议日期到了,保险公司却又变卦,坚持要扣掉6600多元手续费。张老先生据理力争,保险公司只是说“一个月以后再给答复”。
存款变成保险
74岁的张老先生对记者说,2011年8月5日,他带着7.7万元到学府街长治路口东南角的山西工商银行(601398)高新区支行存款。刚进大厅,就碰到一个身着正装的工作人员。得知其要存款,这位工作人员十分热心,极力向其推荐一种理财产品,说利息比普通存款高。张老先生觉得,银行工作人员推荐的理财产品应该错不了,于是在这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将7.7万元全部购买了那份产品。
几天后,张老先生将此事告诉了回家探望的女儿。女儿发现手中的东西不是存单,也不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而是中国人寿(601628)保险股份公司的一份投保单。
张老先生惊呼上当,急忙带上相关手续到银行找那位工作人员要求“退保”。但给张老先生办理保险的那位“热心”工作人员不愿出面,经银行经理联系,一位保险公司的李姓女经理接待了张老先生。但张老先生要求退保的请求被拒。不得已,张老先生决定“退一步”,表示一年后取回本金即可。由此,双方达成了一个书面协议:2012年保单生效对应日,客户领取保费,本金不受损失。
说好了又不算
今年8月7日,张老先生带着投保单和协议书找保险公司的李经理。此时,保险公司却不认当初的承诺了。李经理告诉张老先生,现在保险公司只能退给他70334.44元,6600多元作为提前退保的手续费必须扣除。张老先生一听,很是生气。“保险公司咋能说变卦就变卦,当初我让步,现在你们却变本加厉。”
张老先生据理力争,坚持要回本金。保险公司最后称:一个月后再答复。
“承诺都能变卦,岂敢再指望一个月后有什么好结果?”张老先生很是愤慨。
保单莫名其妙
张老先生说,自己老眼昏花,去银行存款的当天忘了戴老花镜,所以,投保单上的内容全部是保险公司的那位营销人员,也就是经办人帮他填写的。后来,他才逐步发现上面竟然错误百出,有些错误之处很可能是经办人故意所为。
在投保单上“告知事项”一栏中,有一印着红色字迹的“重要提示”,称对曾经患有或正在患有的一些疾病,投保人应如实填写。张老先生说,他患高血压、冠心病多年,然而在“被保险人”和“投保人”下面的“否”字栏中全部都有打上了的对勾。张老先生回忆,给这些内容画勾,他一点也不知道。当时工作人员也没有问过他。
张老先生事后还了解到,保险公司对73岁以上老人一般不接纳投保。可是去年8月,张老先生正好是73岁零8个月,这个细节,不知道是工作人员没注意,还是有意不注意。“如果保险公司严格按照规定办事,这个保险根本就不该售给我。”
最让张老先生不能理解的是,在投保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一栏中,本应填写投保人张老先生的相关信息,却莫名其妙地被工作人员填上了不知何人的电话。据保险公司的人介绍,客户投了保,大约在10天内会给客户一个回访,如果客户在此期间想退保是完全可以的。但张老先生说,自他购买之日起,并未接过保险公司任何回访电话。“上面写着别人的电话,可想而知,我永远不会接到回访电话。”
还有一点,令张老先生怒火中烧。营销人员要给张老先生办“六年期”的理财,他当即表示不同意,并解释,自己年纪大了,存那么长时间对自己不合适,要求改为三年期。可该营销人员全然不予理会,未与老人打招呼,还是办了个六年期的。
在这张投保单上,没有填写经办人的姓氏。张老先生在发现诸多疑问后,曾要找其“理论”,可那经办人自始至终没有露过脸。
“这张保单如此不严密、不规范,保险公司一只眼闭上了吗?而我咋就稀里糊涂也就范了?”张老先生懊悔不已。
明明是去银行存款,存单为何变成了保单?发生这样的事情,责任在银行还是在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全额退还本金的承诺到底会不会兑现?对此,本报将继续关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