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金融业发展报告 保险篇:保险姓保初见成效

  保险业在经历了非理性发展之后,正在强化“保险姓保”,回归本源、突出主业、做精专业,筑牢风险防线,提高防范及化解风险能力,充分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经历了一年的业务结构调整,目前保险业长期保障业务快速增长,而理财性保障明显回落,不过保障功能进一步加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业务增长较为明显。

  规模持续扩大

  业务:发展稳中趋缓

  总体看,保险市场平稳发展,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资金运用收益稳步增长,行业风险保障及服务大局功能持续增强。

  从前三季度来看,整个保险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0457.32亿元,同比增长21.01%。与此相比,北京保险市场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29.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同比增长11.2%,而去年同期保费增长超过30%,达到35.4%。由此来看,北京保险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业务结构调整力度更大。

  从全国各省市区来看,除了北京外,上海前三季度保费收入为1335.18亿元,江苏省保费收入为2948.9亿元,山东省保费收入为1950.33亿元,广东省保费收入为2681.64亿元,河南省保费收入为1678.1亿元,四川省为1621.77亿元等。

  调整:理财型人身险收缩

  随着“保险业姓保”的不断推进,保险业务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其中,以人身险中的理财型保险变化最为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2640.38亿元 ,同比增长23.43%。其中,北京地区人身险公司前9月实现保费收入1302.7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北京地区保费总规模的79.9%。值得一提的是,人身险公司的非保险合同业务新增交费511.3亿元,同比减少63.8%。

  全国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816.87亿元,同比增长14.54%。其中,北京地区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26.7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北京地区保费总规模的20.1%。

  北商研究院解读 增长仍然可期

  尽管保险业务增长有所放缓,但增长仍可观,这与保险业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大关系。随着保险公司对保险理念、产品、服务等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保险消费者对保险理念以及抵御风险意识的增强,才有了保险市场的持续发展。

  不可否认,与此前相比,保险业的发展步伐明显放缓,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在“保险业姓保”的基调下,各保险公司正在积极调整业务结构,理财型业务正在收缩,尤其中短存续期业务几乎叫停。

  从北京地区人身险公司的非保险合同业务新增交费数据能看出趋势性变化。未来,拉长缴费期限、保障期限成为行业的共同特点。北京,地处监管政策较为敏感地区,业务增长比行业平均水平放缓更为明显并不意外。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金融监管持续加码,为了防范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保险业发展将进一步规范化,未来大起大落的发展状态将成为历史,强化保险业的保障功能将成为行业主流。

责任编辑:张文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