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学会负责人姚庆海:保险中的新技术
保险从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保险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天生和必然的联系。
自保险诞生之日起,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就直接间接地对保险的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并决定了保险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例如,由于统计学科大数法则概念的提出及其在经济生活尤其是风险分摊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商品经济形式的出现和发展,使保险由最初的原始形态发展到商业保险形态;之后,由于工业革命成功,机器大生产的普及,使社会经济形式发展到工业经济时代,从而使保险由近代保险阶段过渡到现代保险阶段;上世纪开始,以计算机、新型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的进步,以及与之相伴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保险进一步发展到当代保险阶段。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既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推动着保险业的变革与发展。
科学技术贯穿于保险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覆盖保险经营的各个领域。无论是承保前的风险定价、承保后的风险控制、出险后的损失查定,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深度应用;除了传统的财产保险之外,科技创新对人身保险、责任保险等领域也已产生了深刻影响,如生命科学、生物科技、基因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突破或将对寿险和健康险的经营带来革命性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风险层出不穷,各种风险之间的相关度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保险业必须更多地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举例来说:巨灾模型已成为保险业界风险管理所必需的工具之一,其最主要的用处是给巨灾保险产品定价,为巨灾风险的衡量提供定量化的科学依据。除此之外,巨灾模型可以很好地协助保险公司进行风险管理,能够帮助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水平。再如:无人机勘察、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已在农业保险、灾害后施救和理赔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以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可以为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支持。3S技术可以为承保标的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和费率厘定提供数据和平台支撑,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农业保险的空间风险分析和管控能力。在灾害管理方面,根据遥感影像反映的灾害损失情况,可根据灾情严重程度,按照严重受灾地区、中等受灾地区和轻度受灾地区分类,科学合理地配置查勘定损力量,提高理赔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科技创新也改变了保险经营的商业环境和竞争态势,甚至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例如:物联网的全方位应用将对保险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已经开始应用,人们可以在社区、家里,每天进行体检,上传相关数据,通过后台进行健康管理。现在已经有一种可穿戴式的感应器,能收集、分析身体信息数据,并通过智能手机提供建议,再经过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未来到医院看病,只要把佩戴的感应器里的信息导入医生的设备,医生就可以就此进行诊断。车险方面,通过车联网的形式,根据车载行车记录仪等设备带来的数据,保险公司可以对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进行精细化分析,相应地厘定价格、提供服务,也能在驾驶行为、驾驶习惯等要素的统计基础上细分客户,制定不同的风险系数,同时还有助于保险公司提供及时有效的道路救援等附加服务。更加不容忽视的是网络化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网络化和数字化包围,人们的沟通方式和消费习惯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信息也更为透明。以微博、微信发展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大大缩短了客户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经营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让客户和企业间有了更加平等的关系,这些都将深刻影响保险业的销售服务模式。数据信息是保险业的基础,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仅仅在于掌握大量数据信息,更重要的是如何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专业化处理,从而迅速获得隐藏的有用信息并提高决策效率。大数据时代下,来源于各渠道的数据集中了消费者的基础信息、所有的行为、消费偏好等结构化数据以及其他的非结构化数据,通过专业的分析,这些数据信息将对保险业的产品创新、个性化服务、风险评估、精算分析等产生重大影响,保险将以更直接、更透明、更个性化的方式面对每一位消费者。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作为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的决定力量,科技创新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以新型信息技术、新能源、高速交通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必将给全球保险业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保险业只有牢牢把握机遇,加快建立持续创新的机制,增强创新活力,才能顺应市场的发展变革,很好地防范和控制风险,推动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