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政策扶持号角已经吹响,国内保险机构的“110米跨栏”结局将如何,目前仍充满悬念。
近期,着眼于提高保险机构投资收益,保监会密集发布若干新政,其力度和速度均远超预期。其中今年7月公布的《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对保险机构投资无担保企业债的偿付能力要求,从150%下调到120%;投资无担保非金融企业(公司)债券余额占总资产的比例,由不超过20%提升至50%。
有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称,保守估计,包括人员筹备、内部风控甚至投资思路的转变等,各项工作准备到位或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囤积”无担保品种还为时过早。
托管量的“变速”
实际上,从今年7月债券市场托管量统计数据中,就可以看出保险机构增持低评级品种的“端倪”。数据显示,保险机构6月托管量大幅增长之后,7月重新回归到单月新增103.23亿元的正常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7月份中票整体信用评级偏低的情况下,保险机构仍增大了中票的投资占比。对此,深圳某中型券商债券研究员认为,保监会放松了保险对无担保信用债的投资限制,燃起了相关机构配置信用品种的热情。
债券托管量的“变速”,或许表明保险机构对于相对高收益的无担保债券,已有“囤积”之心。海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政策直指无担保信用债券,意在提升保险机构的信用利差和担保利差收益。
险企内部准备不充分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暂行办法》中,保监会重新划分了投资债券的种类。按照发行主体,将其分为政府债券、准政府债券和企业(公司)债券三类,政策性金融债及次级债被归入准政府债券。
同时,《暂行办法》增加了可投资的品种,新增了混合债、可转债(以无担保公司可转债为主)等;调整了投资比例,无担保非金融企业(公司)债券余额,由不超过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比例的20%上调至50%,投资该类债券同一期品种的份额由10%上调至20%。此外,该办法还增加了符合规定的簿记建档方式,实质上是放松了保险机构在一、二级市场的投资限制。
“上面政策是放松了,但各个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授信制度等都没有跟上。还有人员的匹配问题,不少保险公司都不愿付出这个人力成本。”上海某资深债券投资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暂行办法》还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债券,除应具备既有的决策内控、信用评价、交易托管防火墙等硬性条件及常规人员岗位设置以外,还应具有不少于2名的债券投资专业人员,其中具有3年以上经验者不少于1人;信用评估专业人员不少于2人,其中具有2年以上经验的不少于1人。
对此,北京某大型保险公司投资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样最少要安排7个人,不少是需要新增设的。但考虑到近几年保费收入总体下滑、受各类理财产品的冲击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这项成本保险公司会有所控制。
保费收入短期无惊喜
“没钱,投资基本上不做了。”一位受访的保险公司交易员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近几年银行间债市扩容较快,监管层虽然出台了扩大保险机构投资渠道的政策,但短期内对市场的影响不大。
中金公司分析员唐圣波在研究报告中表示,根据最新调研结果,今年7月份国内主要寿险公司规模保费(旧准则)同比去年基本持平,逐渐扭转了上半年的疲弱态势,但7月增速首次转正仍是基于低基数效应。该报告预测,下半年保费增速不会恶化,但也难有惊喜出现。
海通证券的保险业研究报告称,投资渠道全面放开,短期内对保险公司难以产生直接影响。但欧美等地区保险行业的全面化投资实施后,其收益率有望提升100个基点以上,因此对该行业构成长期利好。
与此相关的还有协议存款。对此,人保资产银行外汇部徐蕾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5大行及11家全国股份制银行的情况看,最近缺少实际的需求及报价,这或许与已进入三季度有一定关系,年初至今的额度规模基本都做完了。据她介绍,已经实施的两次降息以及继续降息的预期,使得今年的协议存款利率走低,小型城商行报价约在5.5%左右。据悉,协议存款期限一般为5年,但根据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协商,实际上也有2~3年的。
债市收益率报复性飙升
本周一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走高。南京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黄艳红表示,经济复苏趋势逐步确立,债券投资风险有所加大。同时,货币政策放松力度仍低于市场预期,导致债市收益率报复性攀升。
央行下调准备金率预期迟迟没有兑现,也使得资金面对债市的支持难以持久。数据显示,昨日银行间市场1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微升至2.55%,7天利率仍维持在3.25%的较高水平。对此,宏源证券高级债券研究员何一峰表示,保险机构虽然是以中长期配置为主,但交易型需求也是存在的。
上述北京某保险公司人士称,与基金公司有排名压力不同,保险机构有时候更愿意拿着国债不动,换仓的风险还是比较大。再说,满足期限要求的无担保信用债很抢手,保险机构不一定拿得够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