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场调研篇:延迟退休为何争议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8日 11:11  《理财周刊》

  如果政府推出“弹性延领”养老金政策,哪些人会积极响应?又是哪些人会强烈反对? 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番调查。

  文/本刊记者 徐卓航

  人社部的一句“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网友热议。对于人社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做法,社会上也是众说纷纭。这些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评论意见,更显现了“晚领养老金,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态势。

  年轻人VS “老来俏”

  正方:“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高级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

  反方:“现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员工不退休,新员工名额必然会缩水。” 

  分析:在线调查显示,许多人反对该政策的理由是“不利于年轻人就业”。不难看出,在职的网民对新政策将不利于年轻人就业普遍表示担忧。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副所长同样指出,延迟退休会加剧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目前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超过1.1亿,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3%。但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个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就占去机会的30%。

  而支持者则表示,中高级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等“技能人才”、“短缺群体”尚需结构性调整,一些岗位的“弹性退休”恰能弥补这一问题。同时从长期来看,退休年龄的高低和宏观就业量不存在直接关系,延迟退休年龄与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一国的就业容量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老年人就业、尤其是那些对经验和技能要求很高的“老来俏”和年轻人就业并不存在绝对的替代关系。

  短评:如何利用好“弹性”,在弥补“短缺”群体的同时不增加年轻人就业的压力,是最需要妥善处理的社会矛盾。

  弱势群体VS强势群体

  正方:“只要能坚持合理的‘弹性’,不同阶层和区域的差异性问题就不是问题。”

  反方:“我前两年就已经失业了,现在每个月还要缴养老和医疗参保费,本来再熬个几年就可以领退休金了,但若延迟退休,岂不是要再苦等好几年!”

  分析: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来说,晚领养老金的做法往往使之“愁容满面”。那些劳动力市场上缺乏技能处于弱势的人群,退休后不但卸下了工作重担,生活状况还能即刻获得改善。还有些人退休后能自由安排时间,收入也不比每天上班少多少。另一方面,一些体弱多病的人寿命并不长,本就存在交多领少的情况,还要再推迟退休年龄或晚领养老金,岂不是更不公平?这些人更担心的是:现在说“弹性”,难保过几年就变为“强行”了。

  但对另一些在岗位上有一定权利和丰厚收入的人群来说,想必对于新政策会举双手赞成。多一天上班就多一天的财路和便利,怎能不让人拍手叫好?因而对“弹性”政策会否给一些人“恋官”、“恋权”提供便利,也值得担忧。而正方观点则认为,只要通过制度规范“弹性”尺度,保证需要早退休的人不用苦苦煎熬,想赖着不走的人也无法以此牟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短评:能否把握好“弹性”尺度,既不伤害中低阶层群众利益、也不让少数人成为唯一的受益者,需要全面而谨慎的考量。

  小市民VS大制度

  正方:“延长退休年龄是居民寿命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是维护代际公平的必然选择。而应对老龄化、养老金支付缺口等也都迫切需要提高退休年龄。”

  反方:“养老政策一变再变,实在让人非常疑惑。”

  分析: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正方认为,延迟养老金领取时间的直接后果是将来每月领取养老金数额将上浮,对许多缴费额较低的人来说是有利的。退休年龄的推迟既能给养老金账户增收,又能减支,两相叠加,效果显著,意义重大。

  但老百姓关心的往往是更加现实和眼前的利益得失。他们不理解:为何不先行取消退休双轨制、缩减政府开支,而非要先拿我们微薄的养老金开刀呢?

  短评:养老金延领的问题,关系到我国收入分配和福利体系改革,牵一发动全身,不能让养老金改革变成阻碍收入分配改革的绊脚石。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