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巨灾保险赔付远低国外 证券化可将风险化整为零(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08:02 理财周报

  吴定富直指保险覆盖面偏低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抗灾救灾工作会议上指出,雪灾首先暴露出保险覆盖面窄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很多受灾企业没有投保财产保险,有的企业虽然有保险,但保险的责任范围也比较有限,最明显的是“营业中断险”,很多企业因灾停产的损失只能自行承担。

  此次雪灾对电力行业造成较大毁坏,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华东电网受影响最大,输变电设施受损严重。截至2月5日午时,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输电线路累计停运8708条次、倒塔18051根(基);农村低压线路受损10.5万千米、倒杆42.6万根;37个地市供电受到影响,累计停电客户2245万户;21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0条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停运。但是,截至2月10日,电力行业获得雪灾保险赔偿仅2.97亿元。

  另外,由于一些农作物品种保险尚未启动,导致农业保险报案率和最终赔款占损失比重明显偏低。农业保险已赔付的4014万元中,能繁母猪由于受到政策支持占3187万元,占79.4%,而农作物赔款仅有535万元。

  吴定富还提到,防灾防损不到位增加了灾害带来的损失。承保后的防灾防损检查和服务是实行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长期以来保险业比较薄弱的环节。此次灾害突出暴露出部分公司“防重于赔”的灾害应对思路尚未真正建立,对保险标的风险检查和风险防范指导等工作比较薄弱,防灾防损能力亟待提高。

  吴认为,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也加大了灾害事故处理难度。少数保险公司行动迟缓,对突发事件反应不够敏锐,数据采集不准确、不严肃,责任感有待增强。我国的巨灾频率和损失程度正在呈不断上升趋势,建立巨灾应急处理的长效机制,提高保险公司应急处理能力,是保险业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任务。随着风险和灾害越来越多,保险行业如果在应急处置机制上不完善、不健全,将成为公司内部管理的最大弱点。雪灾对保险业造成的损失应不超过年度利润的1.5%

  两年前的卡特里娜飓风,令美国保险业损失惨重。徐景峰表示,由于国内保险覆盖面比较低,此次雪灾对保险业的影响并不大,造成的损失应该不超过行业年度利润的1.5%。

  从精算角度看,由于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保费里面含有一块应对巨灾风险的构成部分,多年下来已经有一定的积累。

  10多亿元的赔付款,分摊到几家保险公司头上后,对利润的影响应该是微乎其微的。按照保监会公布的数字,2007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035.8亿元,利润总额672.7亿元。10.4亿元的赔付款,不过是上年度行业利润的1.55%。

  另外,根据国外经验,巨灾过后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往往会有一个明显的增加。投保人亲身经历灾情后会意识到风险的可怕,增加主动投保的意识。所以,增加的保费也会抵消保险公司的一部分损失。

  徐景峰提出,巨大自然灾害面前,保险业只是损伤分毫,也侧面反映出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比较薄弱。吴定富也表示,国内目前尚未建立起巨灾保险制度,利用保险手段分散巨灾风险的能力还比较有限。吴定富说,在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如何完善巨灾保险体系,有效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地位,是保险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行巨灾证券是完善巨灾保险体系的一个方向。”徐景峰告诉记者。巨灾风险证券是指通过将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进行证券化,使其转移到资本市场上,实现风险与现金流置换,在更大范围分散风险。

  徐景峰认为,相对于频繁发生的自然巨灾风险,我国保险业及政府的承保能力非常有限。国内一旦碰到卡特里娜飓风这种损失上千亿美元的巨灾,即使有再保险也将是保险业难以承受之重。而我国证券市场以及银行居民存款的容量远远大于保险市场,如果将其中一部分用以分散风险,则远较保险市场本身更为有效。

  “这类巨灾对保险业来说相当于系统风险,属于难免之灾;而通过证券化转换到容量更大的资本市场后,就变成了资本市场的特有风险,完全可以把风险消化掉。所以说,巨灾保险产品证券化可以有效分散风险,提高保险业的承保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徐景峰表示。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