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再保险市场面临巨大发展空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02:26 金融时报
解读《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 记者 张兰 “表面上平静的中国再保险业,实际上正处在最为关键的变革阶段。眼前这两年改制的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再保险市场乃至整个保险市场的未来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7月11日,在中国保监会发布《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的当日,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表达了对中国再保险业发展的看法。 “七大问题”掣肘发展 正如规划中所言,“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保险业充分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自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彻底取消了法定分保,全面实行商业分保,再保险市场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与商业分保随之而来的现实状况是,我国再保险长期以来形成问题也迅速凸显出来。规划将我国再保险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七类:一是再保险市场主体数量少,竞争不够充分;二是再保险市场供给结构性不足,再保险公司的产品有限且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直接保险市场对再保险产品和服务多样化的需求;高精尖、高风险、新型业务在国内难以获得充足的再保险支持;服务性业务刚刚起步;三是法定分保取消后,短时间内国内商业分保市场承保能力不足以及存在一些不利于国内再保险市场发展的因素,出现再保险贸易逆差;四是直接保险公司风险意识薄弱,对再保险分散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再保险在风险管理和改善偿付能力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五是农业和巨灾再保险体系尚未建立,亟需国家政策支持;六是再保险监管工作刚刚起步,监管体系有待完善;七是再保险基础建设薄弱,再保险统计制度不完善和会计核算不规范;再保险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手段落后。 精心设定“发展目标” “在众多问题集中涌现的同时,我国再保险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险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一跃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保险业功能作用充分有效的发挥,则需要再保险市场的强力支持,需要再保险提供更加多样化、专业性的风险保障服务。” 正是基于中国再保险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认识,规划将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的总体目标确定为:用5年时间,把我国再保险市场建设成为市场主体数量适宜、经营行为规范、承保能力与偿付能力充足、竞争实力较强、业务结构合理、产品服务丰富多样、风险有效分散、再保险保障机制健全、监管制度完善、能够引导和支持我国直接保险市场发展的现代再保险体系。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规划还分别从业务发展、综合竞争力、功能作用、风险防范和基础建设五个方面具体设定了再保险市场的发展目标,为我国再保险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定了调子”。其中最为明确的是业务发展目标,即到2010年,全国直接保险公司分出保费争取达到660亿元,直接保险公司境内分出保费争取达到400亿元。 理性看待外资“入侵” 随着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再保险业不可避免地将与外资再保险企业“短兵相接”。2006年法定分保全面取消后,中资再保险公司失去了最后的“尚方宝剑”。据统计,2006年全国总分保费收入216.90亿元,其中专业再保险公司总分保费收入210.67亿元,同比下降了7.58%。 然而,与前两年惊呼“狼来了”的忐忑不安相比,如今的中国保险业显然已经能够更加理性和审慎地对待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规划中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将会有更多拥有强大技术和资本实力的国际知名保险和再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中外资保险公司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这一局面,既为我国再保险市场加快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接轨的进程、广泛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与国际再保险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专业技术与服务水平、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遇。 规划同时强调,再保险市场开放性、国际性特点,也给我国再保险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我国再保险主体加强合作,整合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内直接保险市场需要与再保险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我国再保险市场也需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提高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与国际再保险市场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不难看出,刚刚迈上商业化经营之路的中国再保险业正面临全新的市场环境、全新的竞争对手,要想在这样一个关乎成败的阶段作出正确的选择,明确的方向指导显然不可或缺。“而规划则恰恰扮演了这样角色,选择这样一个时机出台,对于我国再保险业的发展而言,意义颇为深远。”业内人士如是说。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