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试点推广 农业保险须从有效需求切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 08:57 金时网·金融时报

  “建设新农村,我们需要怎样的农业保险”系列报道 FN记者 方华

  显然,农业保险正随着地方及中央财政预算的陆续介入,在部分试点地区被视为迎来了“双重”利好,不但更多的地区启动了农业保险试点,很多已试点省份还计划追加财政资金用以扩大试点范围及保险种类。

  “开展政策性农险业务应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不久前,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明确指出,在地方各项支持政策已落实到位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将予以配套政策支持,并鼓励龙头企业和社会各界给予农户保费补贴。

  事实上,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两者界限一直不明的现状下,所谓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因缺乏必要的“强制性”的制度建设和配套措施,导致相关扶持政策难以落到实处。而且,商业性的农业保险市场尚未得到完全发育,即使局部存在具备足够购买力的保险需求,商业性保险机构也因为按市场化定价原则难以确保足够的覆盖面而陆续收缩阵地,结果导致现存的有效需求也得不到满足。

  “目前,很多地区农业保险试点和推广,带有明显的‘政府拉动型’特征。”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本应发挥引导作用的政府部门,现在要以必要的财政补贴手段激活农民的保险意愿,并为经办政策性农险业务的商业保险机构提供相应的经营费用补贴。在“供给”和“需求”这两端,政府资金扮演起一个“拉动”和“引导”的角色,使农业生产和农业保险体系建设符合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大政方针的需要,由此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风险保障制度安排。

  据悉,围绕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打造绿色奥运的目标,北京市财政对发展以果农风险互助为基础的互助保险给予了大力扶持。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农险专家郭永利介绍说,北京现有247万亩果树,36万多户果农,标准化果园的发展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节水型农业和生态型农业,还有利于为北京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可谓一举多得。

  农险“标的”

  “作为一种必要的制度安排,农业保险在不同的区域、产业和季节,其风险程度和风险概率各不相同。”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和保险学系副教授陈璐称,财政补贴需要科学地划分到不同的险种和区域。

  “农业保险需要以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经营为条件,因为其经营者有迫切的保险需求和一定的保费支付能力。”郭永利称,同样是果树,标准化果园投入高、产出高、收入高、经营风险大,最需要保险,而满山遍野粗放种植的果树和小规模经营者,则不是很迫切,甚至有的会认为交纳保费是负担。因此,农业保险应首先从产业化农业、规模经营的农业和商品化程度高的农业切入,即使在农业大省,也要看其大农业中是否具备骨干产业、规模经营和高商品率。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11.4万个,各类产业化组织共带动农户8454万农户,占总农户33%强,户均增收1202元。全国已形成了以580多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200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4万多家中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粗略估计,产业化农业占我国农业比例近30%,纳入产业化系统的农户也近30%,农业保险切入点首先应针对这30%的部分进行试点,而不可能覆盖所有农业、农村和农户。”郭永利称,这是现阶段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包括关系国计民生及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粮棉主产区等重要保障区域和品种。

  “具体而言,农业保险并不是承保农业的全部产值和收入,而是保障和维持其简单再生产的成本,即一旦遇到灾害,能保住生产和经营成本。”郭永利解释道,“保成本”具有双重含义,一是确保其再生产能够循环,经营者不会因灾致贫,二是使保险产品价格更接近农民现实的购买能力和政府财政的补贴能力。

  “农业风险很多,不是所有风险都要保,要尊重农民选择,挑选农户最需要、最担心的风险,把握适度保障原则,有助于控制和降低保险费率并扩大覆盖面。”郭永利称,农业保险最终不能脱离政府的产业政策、财政支农政策和资源政策,要对准产业化行业确定试点切入,不能贪大求快,简单从事。

  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建设现代农业被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在此目标下,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化农业会得到扶持和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和商品化程度高的农业也会逐渐加大比例,这将催生出越来越多有关农业再生产风险保障的客观需求。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