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视点 > 正文
 

新寿险生命表出台不会导致保费上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10:58 金时网·金融时报

  见习记者 张兰

  “保监会要推出新的生命表了,寿险保费要上涨了!”———随着保监会推出新生命表日程的逐步加快,保险业内外类似言论一时十分喧闹。而记者日前却从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精算处副处长丁旭那里得到确认:新生命表出台不会导致保费上涨。

  新生命表统计的保民寿命增长

  生命表也称死亡表,是对相当数量的人口自出生(或一定年龄)开始,直至这些人口全部去世为止的生存与死亡记录。这里专指寿险业经验生命表,与我们常说的国民生命表有所不同,二者不同点主要是数据来源:经验生命表的数据来自保险公司的客户数据库,而国民生命表的数据则来自人口普查。生命表上所记载的死亡率和生存率是评估风险、决定寿险保费的重要依据。

  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均寿命较十年前我国第一张生命表推出时有了明显提高,寿险客户也由原来基本均富的“单位人”过渡到现在的相对较富裕的“个体人”,因而新生命表统计得出的保民寿命将有明显提高。据此次统计,非

养老金表寿命提高约3.1岁,养老金表提高了约4.8岁,而同期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人均寿命提高数为2岁多。

  此次编制的生命表不同于1990至1993年编制的第一张生命表,以1996至2003年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和友邦6家保险公司所拥有的客户为基础,观察实际签发保单的、实际的死亡信息,集聚1亿多条数据,更加科学性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寿险保民寿命的真实状态。据悉,此6家公司所拥有的数据占同期行业数据总额的98%,其中50%以上的数据由中国人寿提供。并且,由于核保环节的增加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这次统计的数据准确率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保费并不当然上涨

  按照通常的理解,既然人的寿命变长了,保险公司的风险就会增加,势必会导致保费上涨。面对这样的疑问,新生命表项目组的两位主要负责人———丁旭及詹肇岚为记者作了如下解释:

  生命表的使用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定价和评估责任

准备金均强制使用生命表。在目前我国寿险业经营尚不规范、精算技术不够发达、核算体系没有建立的情况下,采用此种做法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我国原来即采用此种方式。第二种模式为定价放开而评估责任准备金强制使用生命表。即在定价的时候由公司按照自己对客户群体的分析决定价格,但还是要使用法定的生命表来评估责任准备金。如果评估责任准备金环节允许放开,那么保监会则无法实现对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不利于保险行业的发展。第三种模式是将两者全部放开,这种模式多为保险业发展非常发达的国家采用,我国尚不具备采用这种模式的能力。因而,我国现阶段基本确定采用第二种模式。

  由于定价市场化了,各公司由保险公司自己来定价,那么保险公司就可以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死亡率。举例来说,如果某公司专门针对生活相对优越的白领进行产品定价,可以采用比原来的生命表更低的死亡率,那么保费价格会下降;如果专门针对矿井工人进行产品定价,该公司在定价的时候可以采用较高的死亡率,因而保费价格就会上升。由此可见,新生命表出台后,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测算定价,职业、地域等因素的差异会导致保费价格有增有减,片面认为新生命表出台会导致价格上涨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同时,定价的放开会促进保险公司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拿记者行业举例来说,如果某保险公司对记者行业有充分的了解,那么它就能够设计出价格更合理的产品,从而实现盈利;如果另外的公司对该行业并不充分了解,从而无法定出合适的价格,价格过高无法获得客户,价格过低又会导致亏损。因而,新生命表的出台将定价市场化了,将极大地推动保险公司专业化的发展,促使他们去认真研究市场、研究客户。

  新老生命表的交接对已有保单的评估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公司偿付能力、公司利润的影响上。对规模较大的公司而言,准备金的提取估计在0.2%以内有所下降,偿付能力会略有提高,利润会在相应的会计年度一次性体现出小额提升。对小型公司而言,影响会很小。

  总而言之,新的生命表将定价市场化,由供求平衡来决定产品的价格,使得保险产品的价格更加客观,更加接近产品的真实价格,生命表不再是保险公司定价的基准线而是责任准备金评估的法定标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