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全国37家寿险公司保费总收入为2460亿元,同比增加269亿元,增长率12.2%。扣除中意人寿200亿元大团单,寿险规模仅仅增长69亿元,增长3.1%。
再看看上海,今年上半年全市寿险(剔除意外险和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06亿元,投资型险种保费收入为72亿元左右,其中分红险为58亿元,投连险为6亿元,万能险为7亿元;传
统型险种为34亿元左右,其中年金险为13亿元,普通寿险21亿元左右。投资型险种成为市场的主流险种,占68%左右的比例。
与此同时,笔者在业内听到最多的就是,保险越来越难做,人员也越来越难找。据报道,上海市在册的代理人已下降到3万左右,有些代理人只是挂牌而已,并没有多少实际产出。
有人说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保险主体不断增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股东对业绩的要求越来越高,片面强调做大而忽视了做强,而分红险、投连险还有趸缴都是做大的最好途经。笔者认为,这些说法仅仅只是表面现象,到目前为止,国内营业的寿险公司也不过40家,而且基本都在城市,而国内城市人口已经超过3亿;中国台湾地区2300万人就有80多家寿险公司,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市场也没有像我们这样。
不知道是保险公司误导,还是代理人在误导,或是媒体在误导,国内保险市场在逐渐变成一个投资市场,有些保险公司为了片面追求业绩,追求迅速做大,不惜赔本提高回报来争取客户,保险真正的功能———保障正在被人们遗忘,不仅老百姓在遗忘,保险公司也在遗忘,这种现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保险公司盲目追求业绩,市民盲目追求投资回报,是为了迎合市民口味,保险公司于是互相攀比推出投资型产品,整个保险市场就变成了一个以追求回报为目的的投资市场,这样看来,上述数据所显示的结果并不令人奇怪。
但投资毕竟是有风险的,保险公司的钱收上去以后要追求更高的回报,只能往股市里投,而中国股市是有风险的,一旦市场不好,可能连本金都很难收回,国内已经有保险公司因此而损失几亿元。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一些保险公司甚至连风险都不顾。
市民中也有同样的问题,有些市民甚至将养老的钱都用来购买投资型保险,以追求更高的回报。但长此下去,国人的养老问题却日益令人担忧,难道是我们的市民不需要养老吗,肯定不是。
本刊曾经多次讨论过养老的问题,也曾以《我们老了自己养》为题进行过系列报道,笔者也曾呼吁过《保险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目的只有一个,无非是想告诉广大的市民,保险不是赚钱的工具,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是个人养老的主要工具,保险的首要功能不是赚钱。
随着本刊和市民互动的深入,现在每周通过短信、电话和邮件咨询保险的读者已经有100人次,这的确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从整个市场看,从监管部门的数据来看,市民的保险意识还是很令人担忧。看来,如何正确引导市场、引导市民,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