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支公司经理骗走330万元 保险公司该不该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10:41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本报记者 张颖 ●投保人该如何鉴定代理人、保单的真伪 ●代理人骗保所得保费,保险公司是否将保费入账
●代理人的骗保行为,是否需要保险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10月9日,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黑龙江保户石某的投诉信。在信中,他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被代理人骗保330.5万元,如何向代理人所在保险公司索要保费遭拒绝的惨痛经历。 石某通过电话告诉记者,他到中国消费者协会为“打了水漂”的330万元保费做最后的努力。下午,去了中国保监会,要求对该保险公司哈尔滨分公司进行行政处罚。 他的声音显得有些疲倦,“跑了一整天,什么答复都没有得到。”显然,对于中消协和保监会的态度他并不满意,石某告诉记者,该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更把他拒之门外,“我甚至连负责人都没能见上一面”。 代理人骗保330余万元 石某是个生意人,在黑龙江省巴彦县经营一家汽配商店。 石某回忆道,2003年8月,他结识了某保险公司哈尔滨分公司某支公司经理于某,于多次劝说石某购买该公司推出的两全保险,称该险种由专家理财,每年分红比现在经营商店的利润高出几倍,而且随时用款都可以提出来等。 石某向记者透露,尽管自己对保险知识知之甚少,但于某毕竟是公司经理,又拥有保监会颁发的代理人资格,因此,“也没有太多怀疑”,就同意购买该保险产品。 于是,自2003年9月4日起至2004年7月11日止,于某以订立保险合同为名,先后6次从石某手中拿走总计330.5万元现金。石某称,最多一次他缴给于某92万元现金。 根据石某描述,他在于某的建议下总共投保份数达1683份,每份保险金额为1万元。假如他发生意外死亡,其保险受益人可从保险公司领取保险金额3倍的保险金即5000多万元赔偿金。 石某并非完全没有顾虑,他也曾要求于某提供保费收据等证明材料。于某先后向石某提供了5份盖有“某保险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公章的保险单和缴纳保险费的收据。石某告诉记者,既然他能够提供这些证明材料,“也就没有往深里想”。在石某看来,既然有了保单和保费缴费单,那么保险公司自然是承认了这份保单。 保险公司“拒绝”假保单 然而,事情的确没有石某想的那么简单。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石某仍有些激动:“当时在一家小店复印身份证及保单,老板称从没有看到买那么多保险的人。”这句话让石某一怔。 2004年8月,石某决定致电该保险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再次确认保单。起初,保险公司在核对保单号后表示,保单确实存在。但当保险公司进一步核对保单内容后发现:于某给石某提供的保单是假的。公司的回答让石某当场晕厥。他在医院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所有的积蓄都没有了。 “保单怎么能是假的,是你们保险公司的经理卖给我的!”身体恢复后的石某前往保险公司理论,但是保险公司坚持认为,石某向于某购买的是假保单,保险公司不承认假保单。 保险公司的说法实在无法让石某接受,于是为了追回330多万元的保费,石某到公安机关报了案。2004年10月公安机关将于某依法逮捕。据于某交代,他在任支公司经理期间,利用自己保险公司经理的身份,通过伪造假保单、私刻公章等手段还骗取了包括石某在内的多人的保费,总金额近500万元。随即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于某提起诉讼。经过审理,市中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于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虽然于某被捕,但石某并没有因此追回被骗的330多万元保费。在此情况下,于某所在的保险公司应该对此负责任,退还被骗保费。石某认为,保险机构内部应该有着极其严密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对高级管理人员更应该严格监督。他是为了买保险才将钱缴给保险公司经理于某的,也是出于对他身份的信任才受的骗,至于保单是真是假,投保人无辨别能力。 无奈投诉路漫漫 对于看似毫无指望的330多万元保费,石某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330多万元是他前半身全部积蓄,家里已经没有任何存款了。现在,石某称,他是欠着律师费在和保险公司打官司。 其实,石某一路走来投诉保险公司一直不顺利。他曾向黑龙江保监局提出诉讼请求,但该局称,“因情况比较复杂,无法在60日内办结”,该局向石某发出《信访事项延期办理告知书》称,石某的信访事项办理期限延长30天。该局将于2005年11月11日前书面答复办理结果。 面对各方一拖再拖的处理时限,石某在谈及未来打算时,有些无可奈何。他表示,目前还在与代理律师商量,既然无法从中消协、保监会处得到确切的答复,他可能会考虑前往上海总公司“讨个公道”。只是,到时能否见到上海总公司的负责人,石某实在没有把握。 结束采访时,石某再次向记者表示,他并不奢望保险公司给予其他赔偿,“现在只是想讨回330多万元的保费”。 |